「日系咖啡作家 Chez 旅遊新書,終於要介紹台灣咖啡了」走遍全台 9 座城市、收錄 101 間咖啡館的觀光導引—《咖啡寶島》

一島,九城,一〇一室

繼《東京咖啡選》、《咖啡關西》、《啡嚐日本》之後,旅行作家 Chez 再次推出全新咖啡旅遊書——《咖啡寶島》,不同於介紹日本咖啡為主的過往作品,這次他將以台灣咖啡出發,帶著旅人視角走進全台 9 座城市裡的 101 間咖啡館,指引讀者重新用不一樣的方式品嚐寶島人文。從潮流編輯轉換到跑咖職人,咖啡之於 Chez 的生活風格舉足輕重,已造訪台日數百間咖啡館的他,認為台灣咖啡館有何迷人之處?觀察到兩地咖啡文化差異為何?採訪時發生過哪些有趣的事?在翻開《咖啡寶島》之前,不妨先聽他娓娓道來。

Chez;Remedy by SiP

用咖啡刺激、活絡地區文化

EO:和先前幾本咖啡旅遊書相比,《咖啡寶島》最大的特色為何?
Chez:收錄的都是台灣咖啡館當然就是首要特色,再來,這本書除了延續《啡嚐日本》裡置入店家 google map qr code 的方便查詢功能之外,全書還使用中日文雙語文字並行。

EO:為什麼雙語特別是中日文而不是常見的中英文?
Chez:會寫這本書的原因,其實就是因為前幾年國際旅遊不方便時,很多日本雜誌不約而同做了台灣相關專題,不過,由於多半都是以外人視角出發的報導,難免有點重複或刻板,這也激起我想從台灣人的角度,介紹更多台灣咖啡館的想法,內容中日文同步呈現,也方便日本人來玩時能直接按圖索驥跑咖。

EO:每次取材到過的咖啡館數量都是百間起跳,你從何獲得最新跑咖資訊?
Chez:絕對要靠平時從朋友、社群上尋覓累積的口袋名單啊,不只有我去過的,更包括許多連我都是初訪的新開咖啡館,即便如此,也還是有很多咖啡館沒去到,台灣的咖啡館真的太多了。

EO:請分享書中最令你印象深刻的的幾間咖啡館給讀者。
Chez:雖然並不是每個縣市都有去,但還是先用北中南東的方式做個區分,這樣比較好聯想。台北「noon」的服務模式採取類似 fine dinning 的 1+1+1 品飲體驗,是少數我認為最接近日本時髦咖啡館的店。

台中的話,我想分享在台中西區審計新村一帶的「Remedy by SiP」,除了門面金屬冷調外觀引人注目,以專題企劃方式提供濾掛式咖啡包選品讓客人現場即沖即飲也很特別;另一間「HAUSINC 1035」則是藏身在百年眼科診所裡的咖啡館,透過空間設計把歷史氛圍和喝咖啡做了很好的結合。

再來是嘉義的「木更 Mugeneration」,由老宅改造而成、極具現代設計感的店內,加上店址鄰近嘉義東市場,無論吃喝玩樂都有很好的旅遊腹地,它也是近年來推行嘉義更新的重要店家之一。

台南的「穴居 CAVE CAFE」位於成大旁的巷弄裡,有種內行人才會去的神秘感,很好地詮釋穴居二字。雖然 logo 是一隻蝙蝠,不過,店內實際上明亮舒適,而且連烘豆都是自己來這一點,也非常有次文化和職人感。

最後,我想介紹在宜蘭南方澳的「與潮咖啡」,小時候曾在那附近住過的我,知道這裡當時已是相對沒落的小漁村,不過,近年在咖啡館的美味加持下,很好地開始為此處匯集新人流,重新為老漁港注入活水、創造能見度。

台日各成一格的飲品文化

EO:走遍日本、台灣咖啡館的你,有觀察到雙方最明顯的差異嗎?
Chez:以店裝風格、飲品口味、品牌精神這些判斷難免偏頗,所以這個問題就從我自己觀察到「喝咖啡的人」來分享吧。日本人大多是認真只想喝一杯咖啡,即便店裡有甜點選擇,至多半小時到一小時內也會離開,想找地方工作的話他們會到連鎖咖啡品牌;而台灣人則習慣在咖啡館窩上半天甚至一整天,咖啡好喝與否當然是重點,但找尋可以愜意浪費時間的環境似乎也很重要,這同時也影響兩地咖啡館店內服務、配置稍有差異,非常有趣。

EO:台灣有許多美食都有北中南東派系軼聞,你覺得咖啡館也有這類有趣現象嗎?
Chez:咖啡比較難啦(笑),那種現象通常只存在於傳統小吃。不過,不知道是不是中南部擁有更多保留完整的老宅,翻新化身咖啡館後的個性感都相當到位,台北的話想達到一樣的程度挑戰會比較大,有的話通常就會是很特別的咖啡館。

以旅人 Chez 身份持續探索飲食

EO:上回提到「帽子」是你旅日採集最重要的物件,走訪台灣咖啡館的選擇會有所不同嗎?
Chez:帽子還是很重要!而且這次雖然是在台灣,但我對各縣市來說一樣是旅客,所以好走的鞋子、輕盈保暖的衣服也是必需品;用這種角度寫出的內容,多少能更貼近讀者需求。

EO:最後是老問題了,你的下一本書預計要到哪裡喝咖啡?
Chez:大家都期待下一本還是咖啡書,但其實我打算暫時換換口味,很高機率會來趟「魯肉飯寶島」之旅,用同樣的方式介紹國民美食。前面有提到美食南北差異對吧?這題留到下次採訪一定會很精彩,期待一下吧。

攝影|Pixie Peng
照片提供|Chez Kuo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