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公廁計畫」由安藤忠雄、隈研吾所等人設計的東京公廁,集結成冊 – The Tokyo Toilet
日本的廁所文化,在我們的記憶之中總都能領先於前、達到令人驚嘆的設計與服務境界,整潔的公共廁所,提供自動掀蓋的功能、讓人暖心溫度馬桶、如廁時仿造水流聲的音姬、更換衣服專用踏板等,都是在日本首先體驗到,將藏於角落中的生活不起眼、必須的事件,以極慎重的態度,款待前往使用的客人。
在這樣的理念下,非營利組織「 The Nippon Foundation 」 日本財團在東京啟動了一項有趣的計畫 – 「 The Tokyo Toilet 」,讓我們一同來欣賞,從 2020 年起,來自世界各地的 16 位知名建築與設計師,重新設計澀谷的 17 間廁所。
此設施的形狀具有較大的凹面中心,是合併不同高度洗手站的結果。它的目的是創造一個小社區,從兒童到老人,人們聚集在容器周圍洗手、喝水並進行交談。
這是一個公共廁所結合了額外的功能座位空間,可用於延伸各種休閒與活動,提供更寬鬆與慢步調的上廁所的行程。
被公認為這一代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馬克紐森 (Marc Newson),參考日本鄉土建築,在繁忙城市裡打造一種緩慢、舒適與寧靜的感覺。
將公廁設計的像一件公共藝術品,廁所的照明方式有 79 億種,相當於世界人口的數量,白天時既像穿過樹木的光點,夜晚就像月光下的螢火蟲,您永遠看不到第二次相同圖案。
以 “ 嗨 廁所” 語音命令廁所的概念,獨特「非接觸式廁所」用戶新鮮體驗,希望能向世界傳達「清潔東京」的新形象。
惠比壽站前警察崗亭旁的廁所,乾淨、現代且低調安全的風格,該設施易於進入、易於使用,通風且潔白的形象的讓路人感到明亮和清新舒適。
鬱鬱蔥蔥松濤公園設計了一個廁所村,這五間小屋以隨機角度安裝的雪松板百葉窗,並透過一條森林中的林間步道連接起來,與自然融入其中。
與不斷變化的東京城市和高聳入雲的建築相比,這棟清新公廁感覺就像立在原宿一角的老房子,對某些人來說是懷舊的,而對其他人來說則是新鮮的,取決於使用者的年紀與世代。
擅長以建築打造光影姿態變化,遊客可以在垂直百葉窗的圓柱形牆內移動,感受周圍環境帶來的風和光的舒適。像迷宮卻能直覺向心循環通往出口。
設計概念如同一個隨意站在公園中的物體,如同它是遊樂場設備、長凳或樹木一樣,以自然的方式存在,隨機組合 15 面混凝土牆,用戶與設施的互動,就好像他們正在探索遊樂場一樣。
醒目鮮豔的紅色外觀,設計的靈感來自日本摺紙,一種傳統的裝飾包裝方法,體現了澀谷區對跨國遊客的熱情好客精神,擁有三個獨立安全、隱密的空間。
外部玻璃在鎖定時會變得不透明。這使得使用者可以從外面檢視廁所使用狀況,夜晚就像一盞美麗的燈籠照亮了公園,讓使用者覺得安心。
THE TOKYO TOILET 的廁所由不銹鋼、玻璃和油漆牆等各種材料製成,因此必要找到獨特且合適的方法來管理每種設計,每年進行一次特殊清潔,清潔扇葉或是難以擦拭的周邊樹葉等,甚至還聘請第三方顧問來給予清潔建議,如此認真的精神,讓我們不得不敬佩日本,未來漫步在澀谷區,想必會與這獨特的待客會所相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