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 ] 「許茹芸來我家作客!」- 世上所有的物件,我最喜歡購買跟家有關係的

「遠遠地,許茹芸的嗓音就如一縷煙火,燦爛地破空而出,落在我們心底。」對於我們這些用力走過 90 年代的大人來說,她的音樂,在我們人生中,肯定有很大的佔比。

一年前如果有人告訴我,我將會坐在與她在自家客廳聊天,聽她親口說起那些被寫進歌裡面的愛人與被愛,我大概會認為那人是異想天開。然而今天,本期專欄「總編客廳」的客人正是許茹芸(琇琇)。日前從同事口中得知她也是 EO 固定讀者,很開心之餘,心裡便盤算著要進行這樣一場訪問。然而如何在長年歌迷跟專業編輯的角色之間取得一個體面的平衡,很是考驗我的腦袋。無論如何,就是一定要聊到讓我自己跟讀者都有興趣的話題,這樣應該就沒有問題吧?

當天外頭正逢奇怪的颱風天,一下子炎炎夏日、沒過多久窗子上又開始拍打著細雨,但客廳裡卻充滿了一致的能量,那是許茹芸帶來的。她坐下後,有如一個認識很久的朋友,開始與我聊著這次 EO 去哥本哈根員工旅遊的話題,開朗自在的表情彷彿在說:「訪問中,除了問我問題以外,我對你們的事情也很有興趣呢。」一瞬間,我已經忘記了自己是來訪問的,我覺得適合的 vibe 就是那種跟朋友好好聊天的過程。該怎麼說呢,就像是被一首好歌捕捉,融入其中,不想也不願走出來。

很榮幸得知琇琇是EO讀者,因此想要先與妳聊聊一些非關音樂、關於生活風格的的話題

Q.請跟我們介紹你現在台北的家,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妳對它的感覺?中間的改變以及未來的期望。

我目前台北的這個家是我從紐約回來後買的,大概在2005年。在那之前,我的第一個自己買的房子位於內湖。因為和父母的作息比較不一樣,所以和姊姊決定搬出去,我父親建議在內湖購置房產,儘管我實際上在萬華長大,青年公園那附近。開始工作一陣子之後,我便搬出了家裡,到了內湖的第一個家。

我學生時代是在當時的金華女中度過的,到了國三時,學校才變成了男女合校,成為現在的金華國中。我很喜歡學校附近的永康街和青田街,下課後時常跟同學在附近閒晃瞎混,一直都很想念那樣的感覺。所以回國後,我便決定在這個熟悉的地方找尋下一個家。因緣際會下,我找到了現在住的這個地方。

關於這個家的設計,很有趣的是,我買的這間房子是由一家兼具建設和設計功能的建商。他們的設計師負責了整座大樓從外觀到公共空間、家家戶戶的所有設計。雖然是預售屋,我有機會在建造過程中與他們討論我家設計細節。當然這樣的過程並不包括在房價中,但確實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可以在前期就可在微調室內設計。

Q.可以形容一下,妳的居家環境是什麼樣子呢?

首先,我得說,我當時一眼就被頂樓的斜角玻璃天窗迷住了,你知道嗎,只有頂樓戶有這種天窗,就讓人覺得有種玻璃屋或是溫室的感覺,光線非常的舒適迷人!然後呢,它外面還有一個陽臺,所以陽光會特別溫暖地照進來。你或許會想,不會太熱嗎?但因為我聰明地貼了機場專用的防曬玻璃貼,所以一點也不會過熱(自豪的口氣)。

啊,我也不能不提我家的兩個大陽臺!一個在六樓,另一個則是在七樓。我經常在六樓的陽臺活動,曬太陽、種植物,而七樓的那個就是比較少去,也不知道為什麼,哈哈。因為住在巷弄間,我還能在陽臺上跟對面的鄰居打招呼,說到鄰居,很巧的是,我隔壁就住了前央行總裁。

關於我住的區域,是我在台北最喜歡的居住環境之一。我愛這種鬧中取靜,出巷口就有便利商店和美食,包括我最愛的白水豆花都在附近。

我在首爾也住在類似的環境,位於漢南洞,那裡是大使館區,對外國人非常友善,周圍也有很多異國的小店。某種程度跟我台北的家很類似。首爾的家是我們在2014年的時候購置的,當時還不是那麼炙手可熱的地點。但你知道嗎,過了幾年,這一帶突然就變得超級熱門,吸引了好多觀光客和潮牌商店。

講回台北的家,我就是這麼喜歡這個家和這個區域,我的家並沒有許多傳統裝潢的飾件,基本上就是很簡單的天和地,配上我最愛的陽台跟窗戶,但每一個小細節都讓我覺得非常舒適和自在。尤其是一層一戶的設計讓人覺得很獨立,單純不複雜。

Q.承接上一題所提到的,我們知道琇琇現在的狀態是首爾台北兩邊跑,也請你與我們聊聊你在首爾的生活環境,以及 everyday life。你覺得兩個亞洲城市的有趣差異在什麼地方?

語言和文化先不談,但若從飲食角度看,我和我先生都覺得兩地其實相當相似。不管是台灣的小吃或是韓國的熱湯,這些都是亞洲食物的共通點。但生活的細節確實有不少差異。例如,在台北,便利商店不只是商店,你甚至可以繳費、影印或購票等。而在首爾,手機應用程式扮演類似的角色。他們有一個叫做 KAKAO 的APP,這就像是他們的Line,你可以叫計程車、購物,甚至使用各種生活服務。

在台北,生活便利性是比較分散的。你有捷運卡,便利商店,還有其他平台來完成各種任務。但在首爾,這些都被整合在手機APP裡。當然,我們也有手機支付和其他功能,但它們並不像韓國那麼直接的一站式解決方案。還有,首爾跟台北在支付方式上也有所不同。首爾可能更依賴手機支付,但仍有一些老舊的商店只接受現金或信用卡。相對地,在台灣,使用現金的情況還是比較普遍。

至於夜生活,台北和首爾都有豐富的夜間活動。首爾有特定的區域,像是漢南洞和梨泰院,上班族會聚集在那裡解壓。而台灣的夜生活也相當活躍,只是可能會分布在不同的區域。在工作壓力方面,我覺得韓國和日本的上班族個性內斂拘謹,承受的壓力相對較大,所以他們需要一個出口來釋放壓力。例如,在某條街上你可能會發現幾乎全是烤肉店。在這些地方,上班族經常聚集在路邊,可能是因為日常生活的壓力過大。他們會在週五的晚上出來,一邊喝酒一邊在路邊坐著聊天和抽菸。這種情景在週五晚上尤為常見,而在平日,這種情況就相對少一些。然而,在台灣,我們雖然也會感受到壓力,個性使然,我們可能會有更多平衡的方式來釋放壓力。

Q.以消費來說,生活中你最重視哪些物件?他們各自佔了多少比重?為什麼?

房子和家具,是我最大的興趣!如果真的只能擇一,在一個漂亮的包包或者一張自己喜歡的椅子上,我通常會選擇後者。雖然我也喜歡前者(笑),但是我太愛我的家。

對於房子和家具我有著特別的喜好,相較於生活中的其他物件。我很少將大量金錢用於購買跟自家無關係的商品,這或許也反映了我對於生活以及消費的態度。

在家居裝潢方面,我更傾向於選擇可移動的家具而不是定製的固定裝置。我認為訂製的飾品往往最終會被拆除和丟棄,這不僅浪費資源,也令人心疼。因此,無論是在台北或首爾的家,我都傾向於使用更為「軟裝」的家具。順道一提,我現在首爾家的家具有一半以上都是來自於我台北的家。

至於風格,我喜歡保持空間的簡單和清潔,而後再根據自己的喜好添加個人物品。這也反映了我對物件的看法:只要它們能融入我們的生活,那就值得投資。

我有一把 Eames Lounge Chair,這是我在第一個家的時候就買了,跟了我很久,我的丈夫也經常在上面看書,我們都感覺非常舒適。許多人喜歡把它當作家裡的擺飾,但我們仍認為家具一定要拿來使用,而不僅僅是觀賞,更何況這些經家具在耐用程度上都相當經的起時間的考驗,歷久彌新。

總而言之,我更願意在住家和家具上做長期投資,對我來說,好的家具不僅能長時間使用,而且如果保存得當,將來也有很好的保值或甚至升值的機會。不過,即使有這樣的機會,我仍可能會因為對這些物件的感情而捨不得將它們賣掉或更換。

[ 關於音樂 ] EO的讀者很幸運地活在一個有許茹芸音樂的環境,我們想要知道:

Q.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為何會進入音樂圈?您在音樂事業初期與中期有什麼特別的啟發或驅使您持續創作的動力?

在快要畢業的那段日子裡,我找到了一份打工的機會,在復興南路的「往日情懷」西餐廳演唱。這家地方雖然只有一個不太大的舞台,但總是擠滿了來喝咖啡和吃晚餐的人。我不僅有機會表演,還結識了許多經驗豐富的歌手。這些歌手不僅唱了很多年,還在不同的地方表演過。他們和我分享了很多實用的建議和經驗。有一天,一位製作人打了個電話來餐廳,問經理有沒有新人推薦。剛好那時我在舞台上表演,經理便推薦了我。

這位製作人對我的演唱印象很好,電話結束後當場過來觀看,還邀請我到他們唱片公司進一步談談。以當時大部分的情況來說,跟新人簽約的時候,其他公司都會要求長達十年或十五年的合約,但我覺得那太長了,當時還沒有打算要把自己的人生定型。幸運的是,這家唱片公司(我們很熟悉的上華)給我的合約是三到五年,這對我來說是最好的結果。

因為當時還不到20歲,所以簽約時還需要家長作為監護人簽名。但最終一切都進行得非常順利,不久後我就推出了我的第一張專輯。要知道,對我來說,從小到大都覺得出現在電視上是另一個世界,從來沒想過自己會走到這一步。當年我19歲,許多人都常跟我說我的音樂陪伴他們長大,我更想說的是:「你們也一起陪伴我長大。」

Q.妳與當前的新進藝人有何互動?他她們給妳帶來了哪些新的思考或影響?

關於與新進音樂人的互動,事實上我一直都在進行。早在「難得好天氣」的時代,我就與「人山人海」這個團隊,包括黃耀明和蔡德才,進行了第一次跨界的合作。這是一個讓我眼界大開的經驗。

過了不久,我從上華唱片轉到了EMI,其中涉及更多不同的合作夥伴,如西洋音樂方面的Jim Lee老師,以及椎名林檎的製作人龜田誠治,與他們的合作也同樣讓我受益良多。

當然不能忘記與安立奎的合作,他是大家熟悉的拉丁天王,而我對他父親胡立歐也非常崇拜。由於我們當時在同一家唱片公司,因此有機會合作,這次合作還包括了一首中英文混合的歌曲「You’re My No.1」。

過程中,我還有機會與多位優秀的亞洲藝人合作,包括蔡健雅、戴佩妮、周杰倫,以及吳青峰,他們都為我帶來了很多新的創作靈感。近期還有一起合作的夥伴包括陳粒、許哲珮、魏如萱和吳克群等人合作。這些合作不僅豐富了我的音樂層面,也帶來了很多寶貴的人脈和友誼。

每一次的合作和學習都是我目前音樂和人生的營養。無論是風格、曲風還是合作夥伴,都讓我獲益匪淺,也是我未來持續探索和發展的方向。

Q.呼應EO的專欄 「90年代的OLD BOYS」,請與我們分享幾首90年代對妳影響最深的華語音樂?

講到我自己喜歡的歌,就一定要談到「許茹芸的微醺音樂」。這張專輯是我自己的工作室首次發行的作品,完全由我自己主導。這張專輯的創作背景與我從紐約返回有關。過去在與唱片公司的合作中,我發現必須找到商業與創意平衡點,紐約的生活對我來說是一個生活和音樂上的轉折點,讓我認為需要做出一些跟過去不同的音樂嘗試。

在這張專輯中,我選擇了過去對我有深刻意義的歌曲,包括糯米團的「巴黎草莓」、王菲的「只愛陌生人」以及其他幾首我愛的歌曲。我與編曲師王繼康老師密切合作,將這些歌曲重新編排。由於我本身有古典音樂背景,我試圖在古典和流行音樂之間找到一種獨特的交融。

我也首次更深入地參與了專輯的各個細節,包括歌詞、MV和宣傳文案。這次的專輯我覺得更具概念性,當時也正逢社群媒體的全面興起,我們也首次嘗試著用新媒體的方式來行銷與溝通。

對於這個專輯的迴響,我覺得最令人驚訝的是那些原唱的歌手也對我的版本表示出了驚喜。我的版本的「秘密」凸顯成熟女性的氛圍,這個變化對原唱張震嶽來說非常獨特。同時哈林哥對於我的「老實情歌」也表達了相同的想法。我總是喜歡挑戰不同的曲風,並且試圖在已知的旋律中找到與自己的新連接。

我喜歡演唱別人的歌,但更愛將其轉化為自己的風格。我認為如果可以的話,每首歌都應該有多重面貌,而不僅僅是原唱者的一個版本。

Q.今日我們談到了不少過去、現在和未來,也想聊聊妳即將舉行的演唱會《適合相愛的時辰》。作為樂迷,我們可以期待一些什麼?

這次的曲目會有許多對我具有重要意義的歌,也很適合藉由這些歌曲,讓大家有機會透過聆聽或是合唱來分享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或許有些人第一次聽我的歌是在他們剛開始戀愛,或是經歷了失戀或是重要人生場合等等,我覺得音樂就像一個時光通道,它能將我們帶回那些記憶深處的時刻,去想念、去面對、去原諒、甚至去忘記。

該唱的歌是一定會唱的,你問我對於我多年來多次演唱同一首歌的感覺?我可以告訴你,我不覺得這是重複或煩悶。因為每個階段我唱同一首歌時,心境都是不同的。早年我可能透過很認真的去了解那首歌的旋律與歌唱技巧來表達,真正在情感以及意義上的東西,我不確定我能傳遞多少,但隨著自己成長,對這些歌和對於真實生活的不同的理解,所以每次演唱都會有全新的感受。大家也可以從不同時期我所唱的同一首歌,來理解這一切,因為一定是用完全不同的心情在唱的。

這次演唱會的主題是「適合相愛的時辰」,反映了我的個性,我就是一個喜歡分享愛的人。音樂能讓人最直接地感受到愛,不僅限於戀愛,也包括友情和家庭愛。我希望大家在演唱會後能帶著充滿愛和感動的心情回家。

寫在最後

坐在我家客廳的圓桌,許茹芸有一種讓空間變得更舒適的能力,即便已經在自己家,我甚至有一種更自在放鬆的感覺。這個環境遠離了舞台或是攝影棚的正式感,也讓這次的對話有了不同以往的開放與輕鬆。除了我手上那台拿來錄音的手機,幾乎會讓人忘了這是一場專訪,而不僅僅是兩個人在喝著下午茶,聊著生活風格。

離開前,我們在一夥人玄關熱烈地聊著她接下來的演場會可能會出現的曲目(多半是我們胡亂地許願心中理想的歌單),同時也開玩笑的抱怨著自己不喜歡的演唱會橋段(例如將金曲改成 basa nova 或是到了金曲副歌卻交給歌迷唱)。對我來說,還真是第一次跟一個自己喜愛的歌手像朋友一般,聊著自己對於音樂不解風情的淺見,非常過癮。 光是聊著這些歌單,對我來說就彷彿進入了時光隧道,我很難想像,到時在演場會的現場,我們會被許茹芸的音樂帶到什麼樣的感動境界。

企劃|Bonnie Cheng
攝影|Seeyu Chen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