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 OMA 首席建築師 Rem Koolhaas 與 EO 一起逛「皮蛋豆腐」!全新台北地標「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建築是建構出一個城市的起點,我們透過建築來闡述藝術,就是讓人與藝術結合最好的方式。」荷蘭 OMA 事務所首席建築師 Rem Koolhaas 這麼說道,他不僅是榮獲第二十二屆普利茲克獎的建築設計師,這座歷時十四年終於落成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建築設計同樣也出自於他。

跟著 Rem Koolhaas 和 David Gianotten 兩位建築師的導覽,走進外觀被網友戲稱為「貢丸與豬血糕」的台北表驗藝術中心,無論自完工以來接受到何等評價,這回能真正從設計師的思考角度和審美更近一步的欣賞這座建築,又何嘗不是一個重新認識機會呢?

在最能代表台灣的場域蓋一棟藝術中心

論一個傳播藝術的空間應該設置在何處才能最有效的與市民做連結, 那選在既有城市代表性、又最有人潮的地點就會是最簡單有效果的方式。「台北表演藝術中心」位在士林夜市、劍潭捷運站旁,熱鬧又接地氣,走出表演聽即可透過大面積的透明玻璃一睹圓山大飯店的景致,上到頂樓還有媲美景觀咖啡廳的露台視野。建築師 David Gianotten 說之所以讓藝術中心設立在這裡,就是希望藝術能夠沒有界線地融入台灣人的日常,而表演者與觀眾的目光在不知不覺中也會從舞台轉而投射於城市。

建築內所有標籤、立牌也都經過用心設計。

由三個劇場空間所組成的藝術文化交流場

跟著兩位建築師的腳步,逐一瀏覽過建築中最為重要的三個區域:藍盒子、球劇場、大劇院,三個不同的展演空間看似被分割,卻又能透過不同的運用模式而被有效地融合。「 這裡可以是歌劇院、演奏廳也可以是劇場,這裡是自由也公開透明的,讓表演者的舞台可以不被侷限,一般民眾也能從公共區域一窺藝術工作者幕後的運作方式。」David Gianotten 解釋全藍設計的劇場空間就像座巨無霸泳池,表演者能盡情徜徉在池中,特別的是,中場休息可通過的劇場外廊,連接著大面的玻璃窗,瞥眼可見周邊的大樓華夏,意在把城市的容貌與藝術文化更緊密的連結。

因為要融入的元素很多,所以使用色系統一的方式去避免掉雜亂無章的視覺感受。
拉開巨大投螢幕就能連結藍盒子的全黑劇場空間,作為合併、分開使用都是給予觀眾和表演者有更多元的體驗。
而公共迴廊的設置則是提供未入場大眾也有機會隔著鐵柵欄,看見表演者幕後的運作方式。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外頭的另一側可以遠眺經典建築 – 圓山飯店

用古典歌劇院的形式打造出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除了波浪紋形的玻璃是來自西班牙以外,其餘的 95% 全都是台灣在地的建材,雖然在建造的過程中遭遇了不少難題,導致必須要將建築內、外和劇場內部的工程全都分包給不同建商作業,在所有用材上也都必須經過政府部門的一一審核,才在歷時十四年之久後終於宣布完工。如今無論是要前往士林夜市的觀光客、搭捷運到劍潭的過路客,還是帶著孩子在假日尋覓一個遊樂之處的家長們,都能在這座象徵著台北藝文薈萃的表演藝術中心找到共鳴,在結合藝文表演、教育、娛樂、飲食的場所裡,看見台北城市不一樣的人文風景。

攝影|Sally Weng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