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 ] 導演蕭雅全:還原電影音效交給 Sony Dolby Atmos Soundbar

說到看「電影」,想必是不少人在閒暇之餘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為什麼電影會成為大眾興趣的公約數呢?因為電影,集結了眾創作者的努力,在短短兩三個小時內,運用演員、劇本、場景、燈光與音樂,為觀眾塑造了另一個完整的人生體驗,讓我們像是深深墜入一個與現實完全不同的時空,浸淫偌大的黑色影院裡面,感受一幕幕的聲光刺激。

不過隨著串流影音的流行,在家裡看電影(或影集)反倒成為近年的新潮流,越來越多片商或製作公司為了順應串流市場與觀影習慣的轉變,在電影(影集)前置或拍攝初期,即加入高規格的影音製作,例如 Dolby Vision 與 Dolby Atmos,就是兩項提高視覺與聽質的電影製作技術。過去大家愛進影院看戲的原因,無非是影院的影音設備是專業且完整的,巨幅螢幕加上影廳中十幾顆音響環繞四面,打造出最身歷其境的氛圍。而現在Sony 多款 Dolby Atmos Soundbar 的推出,是向喜歡在家裡看電影的你大聲說出:「居家實境觀影體驗的時代來了!」

導演 蕭雅全

這次我們邀來《命帶追逐》、《第 36 個故事》、《范保德》的導演——蕭雅全,與我們聊聊身為電影創作者如何看待「音效」之於電影這件事,這跟導演在創作中想要傳遞的訊息有什麼關係?「音效」是否會影響電影的創作過程?而回到閱聽者角色的導演在家看電影時,對於配樂或音效又有哪些要求呢?

Q:請問導演認為「音效」能帶來哪些觀影體驗或樂趣? 
所有的劇,無論電影或影集,我們在視聽的時候,最主要透過視覺跟聽覺來接收所有訊息。影像雖然帶出劇情與故事走向,不過我一直覺得「聲音」可以補足視覺以外的很多可能與想像。

比如說,畫面看到撞車動作,聲音表達可以很多元,聽到撞車的聲響能夠增加事件的精彩度,但若不是撞車的聲音則造就另外一種表達,可能是某種訊息的傳遞。我認為「廣義的音效」讓聲音傳遞不只是在強化感官的感受,也是創作者釋放訊息的線索。

Sony Dolby Atmos Soundbar – HT-ST5000

Q:請導演為我們解釋一 Dolby Atmos 為觀影體驗所帶來的感受?

我在解釋音效時,會一直用到「還原」這個詞,意指電影的聲音,是想還原某些生活經驗或某個現場。眼睛跟耳朵不一樣,眼睛本來就只能看一個方向,直視前方時,後腦勺是看不見任何東西的。但耳朵可以聽見後方來車、左邊有東西掉下、右邊樹梢搖晃,頭頂有人在澆花,因為這兩個接收器的感官特徵全然不同,能力也有別。

關於聲音表現,硬體發展經過幾種變化,前幾個階段的硬體設備顯然低於我們的聽覺能力,所以音響不斷在進化。最早開始的 mono(單聲道),是沒有方向性的聲音,唯一方向就是音源來的地方。接著開始接近人的兩隻耳朵左右音的 stereo,但仍只能模仿一左一右,做不出前後音源。再來進步到「surround」,把聲音透過 5.1 的 6 個喇叭或是 7.1 的 8 支喇叭,把聲音的平行環繞圓圈做出來,更接近我們的聽覺一點。但是到這裡,還是不像耳朵能聽得到上與下,於是最後發展出增加聲音「垂直」方向感的「Atmos」,Dolby Atmos 完整了聲音的全面性,還原人耳的真實體驗,現在有了這樣強悍的硬體,再來則看創作者如何運用這項技術的可能,來對創作發揮想像。

比如說《范保德》我拍在天井的一場戲,這場戲來自我生活中一段對聲音包覆的體驗,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所以放進電影裡。我家有個小型天井,有一年天乾物燥的夏天,我自己用水清洗後那個空間後,坐在那兒發呆,而在水泥吸了水之後,突然間千軍萬馬「啵啵啵啵」的聲音從四面八方襲來,這個聲音的圍繞,突然讓我覺得非常超現實,接著我發現覺得很孤獨,因為我想把這個體傳遞給身邊的人知道,我想他們一定無法理解我當下百分之百的感受。隔了兩年的差不多時節,我跟我女兒也在同一地方清洗打掃,她也聽到那個聲音,她說『牆壁活起來了』,我覺得好感動,我的孤獨終於被理解了,所以我就把這個難忘的感受加入電影中。為了呈現那場聲音細膩的感受,我和我的配樂師、錄音師還特地找了許多怪奇方法來讓「原音重現」。有了 Dolby Atmos 之後,被流水與牆面發泡全方位圍起來的聲響 ,我就能如實呈現在觀眾面前,我想之後我的電影或許可以在前置期就開始加入這項技術。

HT-ST5000 除了 Soundbar 本體外,還有附上一顆重低音箱。

Q:在你的作品中會在前製期就加入聲音設計,包括:配樂以及音效,與一般電影創作流程十分不同,你對這個順序有特別用意嗎?

因為我一直覺得配樂音效不該只是當消極的服務影像的配角而已,兩者應該相輔相成。通常拍片現場影像最大,拍戲時有最好的鏡位當然是留給攝影機,那也會聽到錄音師抱怨拿不到最好的錄音位置。

「影像」排序常常在「聲音」之前,這樣的順序來自聲音原本功能像是輔佐影像的元素。但這其實是很可惜的,聲音其實可以更積極、更有態度來表現。若是創作者都能這樣想,那聲音可以不只服務影像,而是做一個主動出擊的角色來參與創作,讓錄音師或配音師在製作初期時就參與創作。

我喜歡大家一起討論劇本,討論劇本能讓參與的每個部門,皆想盡辦法討論如何讓整部電影更精彩。越早讓聲音部門進來,團隊所能提供的發想就會越積極,激發想像的可能。有 Dolby Atmos,聲音團隊當然也能藉由最新技術來思考製作與表現的可能,對創作產生不同影響。而觀眾也能聽到更多元、更精緻細膩,更或許是帶有『訊息傳遞』意味的音效,從出奇不意的音源位置傳來,讓觀影體驗不管在聽覺或視覺上都更升一級。

Q:請問導演如何看待 Sony Dolby Atmos Soundbar 之於居家觀影這件事?

當你的觀影體驗越來越精緻的時候,當然會想要重回現場知道這幕畫面與聲響製作到什麼程度、是怎麼被產生出來的。每部電影聲音的幕後製作都非常精彩,戲院的設備空間,即是電影製作人員在製作聲音的時候所模仿的空間,在戲院比較可以完整還原做電影音效的人對聲音的想法,不過過往電影搬進家裡時,受限於硬體設備,體驗經常打折扣,不過如同眼前的 Sony Soundbar,越好的設備能讓電影音效還原得很好,尤其已經能用 Dolby Atmos 來表達身歷其境的音效,只要鄰居不要抱怨就可以了(笑)。

Q:請與我們分享實際操作 Sony Sounbar HT-ST5000 的體驗心得?

在更早之前,我對家用音響設備可以做到的事情,還停留在 surround 的印象。我很常在家看電影,像我剛播最近在 Netflix 上熱映的《教宗的承繼》,刻意選了一段文戲用 Sony Sound bar 試試看 Dolby Atmos 的表現。那場戲是室內教堂內正在投票,然後平行剪接空曠廣場外群眾在等投票結果,這種交錯很容易聽見兩種不同空間的聲音表現,還原塔樓裡發生的事情跟廣場上群眾情緒,這部分非常明顯與有趣,Sony Dolby Atmos Soundbar 效果奇好。

我們不斷升級家用視聽設備,只為追求貼近真實的感官響宴,Sony 目前共推出了四款有支援 Dolby Atmos 的 Soundbar,也正好呼應越來越多線上影音串流內容推出的 Dolby Atmos 影片,讓我們在家觀看戲劇時,能透揚聲器的傳達,更了解創作者想呈現的聲音表情。

喜歡在家細細品味電影的你,製造一個體驗栩栩如生的聲景,現在似乎也沒那麼難。如同蕭雅全導演所說:「製作精良的音效,讓電影配樂或聲音的『空氣感』越來越自然、強烈且立體。」而 Sony Dolby Atmos Soundbar 則讓每一聲響都更顯細緻,一聽便明白。

了解更多 Sony Dolby Atmos Soundbar

攝影|Shih Yu Chen(EVERYDAY OBJECT)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