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訪 ]「 在關渡大橋下的鐵皮屋找回『家』的歸屬感 」:藝術家郭奕臣的家

無論從哪個方向前往藝術家郭奕臣的家,肯定會映入眼簾的就是關渡大橋,拐個彎穿進橋下的小路,正懷疑導航正確性時,一棟兩層樓的鐵灰色建物出現在眼前,這裡同時是郭奕臣現在的家與藝術家基地——橋頭工作室。自2019年入住至今,擺滿屋內的藝術物件、玩具越來越多,讓人分不清哪些是作品,哪些是收藏品,這都是他和伴侶在此生活的累積。刻意以裸露的鋼筋為樑、大量的鐵皮、直通二樓的腳踏車坡道等……儘管到訪者對此處的初印象多半無法直接聯想為一個「家」,但對郭奕臣來說,這裡確實是讓他最能感到安心的歸屬之地。

藝術家標籤上看到的是什麼?

上網搜尋「郭奕臣」的名字,得到的結果大多會是「視覺藝術家」、「影音藝術家」、「數位藝術家」等Title,這些稱號多半是來自他2004年的作品〈入侵北美館〉,他擅長用錄像媒介創造出畫面中的架空世界,並在其中置入想傳達的理念,透過影像這種「過程藝術」,結合自己喜歡的科幻、歷史,喚醒大眾對社會現象的反思。

「那些XX藝術家的稱呼都只是一個讓人好分類的標籤啦!其實我一直在進行不一樣的創作方式,就像我其實也有畫過繪本,也做過裝置,一旦大眾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我,自然對我的分類就會在不同的定位,想想這也是件有點奇怪但十分有趣的觀察。」

郭奕臣多元的風格,不免讓人想知道,他是如何發現可以利用這些方式創作?他看了看落地窗外說道:身為經常需「『空間』是非常重要的靈感刺激,當進入某個環境後,我會讓自己像調頻收音機一樣天線全開,更細緻地感受現場帶給我的第一印象,就算是我家外牆的雜草,每天千變萬化的姿態皆是啟發。」因為是藝術家,更必須在各種日常中挖掘不同表述方式,一般人越無法留意到的細節,越是能讓人耳目一新的焦點,比如説因為 RGB 成色原理,將一根頭髮放在螢幕前會呈現出彩虹光澤,就是他認為既可引發共鳴,卻又不可思議的現象。

「最近我正籌備一個新創作計畫,希望用大家都熟悉的物質做出一件『看得到也摸得到,但卻無法真正擁有它』的循環作品,實際的作法可能是先將冷氣或除溼機的水蒐集起來,再用它來製成一本冰製的書,最後讓他在關渡大橋上融化,回歸淡水河,同時把這段過程記錄下來;這其實每個人都能做到,但這個Idea本身的出現卻得經過多重思考,很有趣,不是嗎?」

喜歡無隔間的生活留白感  

郭奕臣的家前身為咖啡廳,這一點從屋外特徵、屋內格局淺而易見,大面的落地窗圍繞著屋體,路過的人即便不刻意窺探也能一眼望穿,一樓擺了兩張由兵乓球桌改造的工作桌,供他與藝術夥伴們在此討論想法,後方吧臺除了延續咖啡廳的靈魂,也是讓他在工作中找尋休憩片刻的好地方,佔據右後方一隅的,是他結合鴿籠意象的作品,和進行文字藝術創作的伴侶擺滿美式玩具的老櫃,與其說一樓是客廳,倒不如説是充滿可變性的藝廊Showroom。一樓中間的那座旋轉樓梯,就像《傑克與魔豆》中那棵巨大碗豆莖,引發人向上探索的欲望,隨著踩踏金屬階梯的噠噠聲來到二樓,這裡就是郭奕臣和伴侶真正的起居空間了。

「二樓原先和樓下一樣保留原本全開放、無隔間的格局,不過,多了同居人之後,畢竟還是得顧及隱私問題,因此我選了『布』這種輕盈的介質來調整,好比走廊盡頭的臥室,其實是以攝影棚或劇場的黑幕來區隔,面對街道那側的落地窗則掛上米白色的布,既能防窺又可顧及通透感。」

比起一樓以物件為主的擺設,二樓感覺更多使人「專注」的元素:囊括歷史、科幻、藝術等主題的大量書籍,和各種年代感十足的絕版星戰玩具、海報等,被欄杆包圍的Loft風小客廳……都明顯是更適合屋主在此沈澱思緒的存在。如同一樓「一人一邊」的創作展示,二樓落地窗前的兩張工作桌也表現了主人的調性,郭奕臣分享道:「這張工作桌是我真正進行創作發想的地方,也是家中我認為最必要的角落,我把先前蒐集的飛機窗戶安裝在一旁,加上金屬桌板,營造出真的在某個科幻操控室中運籌帷幄一樣。至於她(同居人)的工作桌,因為創作的面向不盡相同,相比之下當然線條就會柔和許多。」

理想的家——隨時都得重新熟悉

「家」對郭奕臣是既熟悉卻又片段式的存在,小時在高雄橋頭與家人們同住的三合院,青少年時期由已逝父親設計的透天厝,來台北學新媒體藝術的16年間輾轉住過的出租套房,再到現在位於新北八里的家,「家」的樣貌從親友共聚一堂到父親缺席、獨居奮鬥再到與伴侶同居,現在的家在旁人眼中雖看似顛覆傳統,但從擺在一樓與過世父親回憶有關的藝術品〈始祖鳥〉,和二樓工作桌旁飛機窗上貼著的三合院全家福,都洩露出這位跨界藝術家的本心,也是他在這裡找到兒時歸屬的體現。

「未來很難說呢!因為關渡橋下這一區距離北藝大很近,希望能號召藝術同好,逐步將這裡打造成藝術家聚落,到時候或許我們會另覓住處,讓橋頭工作室轉為創作和展覽空間也不一定喔!」郭奕臣認為,所謂「理想的家」其實就像他的錄像藝術,難以用固定的畫面呈現,以八里的家來說,一個人住時的自由無忌,兩個人一起住的相互協調,只要能反映出居住者們當下需求,並使其感到最舒服自在的,即是當下的理想實現了。

文章出處為忠泰集團出版之《AAA 城市藝術生活誌》

攝影|花籽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