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買,也動手做」-精選台北五間有Workshop 的花藝植物工作室

前幾年很流行種多肉,這兩三年觀葉植物則變得特別火紅,看到許多人的社群分享開啟了園丁模式,接觸各種珍稀品種,樂於當個城市裡的自耕農。除此之外,現在也越來越多風格獨特的花藝工作室開啟,各有擁護者。生活風格當道,個人植物或花藝工作室更是遍地開花,我們精選五間台北有 workshop 的植物工作室,讓你在舒服的空間中親手種樹或綁花,跟著植物的季節性一起感受生活、享受生活,療癒五感。

001 hütte 棚屋

棚屋 hütte,是個位在捷運科技大樓站的屋頂花園。品牌名取做「hütte」,德文的意思是「山中小屋」,也是爬山中途可以暫時休憩再出發的地方,兩位主理人 Ingrid 與 GJ 很喜歡這樣的解釋,也把他倆的夢想小屋實現於此。

這個小小天地,原先是他們住了三年的地方,由兩位日常喜好一點一點慢慢收集推砌而成的,舉凡傢俱、擺設,跟過去見過的植物店都非常不同;一般山屋的屋頂是三角型、棚屋也是,這裡還保有老建築無可取代的舊花磚,對植物而言還有得天獨厚的日光與通風,過往他們天天在這裡照顧植物、在這感受到綠色能量的療癒,當決定要開店的時候,Ingrid 與 GJ 馬上決定是這裡了!

課程主要由 Ingrid 主導,因為他們很喜歡節日帶來的開心氣氛,所以經常發想送禮或自用都很療癒的綠色企劃,「想著自己或好朋友能夠收到親手栽種的小樹,應該會很幸福吧。」以及平常在照顧植物的啟發,像是蔓性植物們漸漸長高後,可製作符合生長高度的植物攀爬架,棚屋的 workshop 根據不同植物的特性做發想,也能讓植栽以有新意的陳列方式,在不同居家環境中擁有不同表情。

說起每個月開放的「open house」,是兩人特地開給害羞預約的朋友而設的,「所以在開放時間,大家可以盡情地逛喔!」GJ 補充解釋:「工作室就像一座球場一樣,不會天天都有球賽可以看,而是分了許多賽季,每一季(open house)都希望大家來 hütte 可以感受到不一樣的氛圍氣息,就像度假一樣,次次帶來驚喜! 」

002 opm florist

2020 年 10 月才真正將品牌「opm florist」落腳台灣的花藝師想想,曾為了實現從小到大的海外工作經驗夢想,買了一張機票隻身飛往倫敦,落地後也順利找到花藝工作。

說起在倫敦的過往,想想說那真的是一段無以倫比的經歷。「有次工作,我的老闆突然身體不適,於是將全部桌花交給我負責,當時工作的地方在 Barbican conservatory(倫敦市區中一個挑高的室內溫室花園),平日沒有對外開放,所以玻璃窗外擠滿遊客看著我在裡面做花,當時內心的激動我到現在都無法忘記。雖然做著熟悉的事,但語言和場景截然不同,讓我真正體認到,只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目的地就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2019 年底想想回到台灣,決定成立屬於自己的品牌形象,開始以游擊方式在不同地點授課,工作室是近三個月才成立,目前只有開放給學生上課使用。大學畢業就投入花藝的她,同時大量接觸國外花藝資訊,深深了解到打好基礎跟不斷的累績工作經驗後,衍生出自我的風格才是工作上的最大利器,在倫敦接觸過不同花藝師的心得也是如此。

想想的花藝作品非常獨樹一格,甚至我認為在台灣很少見到,她會利用當季令她著迷的植物花材外型、材質、顏色、花種,來做有挑戰性又有趣的創作,像是漸層色創作、全蘭花的花藝設計、以繡球為基底的插花方式⋯⋯,她期望提供不同視角,來看待「花藝」這件事,除了技巧外,忠於自我的個人特色也非常重要。

003 Yuty Deco

曾在 EO 出現的 Yuty deco 主理人 Yuty ,是個擅長用植物妝點空間的生活家。她有個熱愛植物的爸爸,成長在充滿自然氣息的山林裡。從小耳濡目染之下,在上海工作的閒暇,就喜歡在家玩花弄草,漸漸摸索出興趣。而後回到台灣,某次收到先生送的「斑葉姑婆芋」卻反覆生病,促使她投入鑽研植物的養植技巧,買書、上課、請教前輩,逐漸梳理出自己對植物的養護心法、佈置的技巧,直到現在。

2020 年初她在家裡授課,舉辦私人沙龍,正式成立品牌「plant more plants」則是同年底。「每次活動都會有『換盆種植物』的環節,每回內容也會些微更動,像是會聊我的空間佈置或是植栽環境的呈現。」已經辦過活動數十次的她,笑稱自己都沒有感到膩,反而越來越起勁,因為「分享」是她舉辦這個沙龍很重要的目的,在課程結束後,Yuty 也會隨著問卷的回饋來調整之後的課綱內容。

Yuty 期待對植物新手們,可以透過與植物一起生活來改變對生活的態度。「其實不管是上課還是佈置,我都一直強調養植物可以不只是收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品種,並『有意識』地照顧她們。然後你會因此開始留意家裡空間、平日作息、給植物的環境舒適與否。」透過養植過程,轉身好好重視自我的生活空間,同時讓心靈回歸平靜。

004 florist Chih-Yi

「十年前在出版社工作時,過了試用期的新人都會獲得一顆小樹,當時社內流傳『樹在人在,樹亡人亡』,每個人都戒慎恐懼的照顧著自己的盆栽,那是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植物。」Chih-Yi 這樣自述著,也許因為這個契機,當她想為忙碌的工作與生活注入新活水時,花藝就成為她的第一個選項。

基礎花藝學了三年之後,Chih-Yi 才正式踏入花藝領域,首次成立工作室是 2014 年,結束之後也曾進入花藝店工作,直到 2018 年再次成立以自己為名的花藝品牌。Chih-Yi 的花藝課的核心思想,是「透過基礎花藝課與自己對話」,在工作室所開的課程都很適合剛入門的新手。每堂課前,Chih-Yi 都會透過介紹植物的特色與小故事,進階說明在創作過程中如何應用植物特性來完成作品,她還會反覆提醒記得觀看當下自己和植物之間的關係,因為每個人的創作多少都會反映現在生活的模樣,夠過雙手梳理花材,把自我表達出來,並與外界產生更多連結。

自 2021 年開始,Chih-Yi 設計的花課或是植物課程,會在創作前後多了「Creative Journal」創作記錄的時間。她希望每個參與者可以記錄下課程當天的心情,也許是寫下自己對插花的期待,或是創作裡的喜歡與不喜歡,真切寫出當下的內心世界,「知道自己的狀態是流動著的,練習體會更多這樣的狀態,練習接受每種樣子的自己。」

005 Mikiw Studio

使用螢光底色當 logo 的 mikiw,只要在社群上看到亮眼、識別度又特高的貼紙,就知道這是 miki 的花店。她從雜誌編輯出身,以前工作寫稿卡關時,便會到公司附近街角的傳統花店買花、與店家聊天,開始漸漸習慣生活中有花的出現。

「當有植物後,我開始想要學習如何照顧她們、如何表現她們。經常將買來的花佈置在房間的角落,然後拍照分享到社群上,讓我開始陸續有花藝相關的工作邀約。」花藝事業剛起步時,她將租屋處的公共空間當作工作室,之後也不定期與朋友租借店面開設快閃店或工作坊,當工作需求變大,去年時 miki 下定決心把將工作室搬進位於民生社區的店址,同時也產出品牌正式 logo。

miki 自述,她接觸花藝以四年多,在這之前從沒有想過會以此為業,現在她的小店中則充滿了 miki 式美學,「若將插花比喻成『做菜』,不同花藝品牌就像各種餐廳,我們也常常鼓勵大家多試試,從家常菜吃到米其林,有所替換才不會吃膩。而我希望我的 workshop,是推廣花藝進入生活這件事,大家偶爾想自己買花插花時,也知道怎麼處理花材、有哪些訣竅可以幫助花展現最美的姿態。」而她的最終理想是每個人都習慣且喜歡有植物同在的生活,由此出發,也能更進一步地珍惜環境與自然。

上課資訊請洽各 IG 專頁:
hütte 棚屋
opm florist
Yuty Deco
florist chihyi
Mikiw Studio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