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在極速中找到平靜,只有保時捷做得到。」與 Porsche Taycan Turbo S 相處的一週
「這台車是目前世界上最強的電動車之一吧?不論我們談的是性能還是駕馭。」這是我在還沒試駕之前,心裡對它的想法。
在汽車文化中,保時捷Turbo一直有著特殊的意義。它不僅代表著性能的巔峰,更是許多人的終極夢想與追求。我尚未擁有任何一款Turbo 車款,但在我自己的想像中,人們追求Turbo肯定不只是為了炫耀或追求極速,而是對自己品味與眼界的一種確認。
在這個追求速度與永續並存的時代,Taycan Turbo S 是人類慾望與責任的完美交會點。看著這台跑車的線條,我很難不問自己:「我們要的究竟是那從零加速到百公里僅需2.4秒的瞬間快感,還是在這個世代留下一個相較更潔淨的足跡?」有趣的是,其實兩者都可以是。
Taycan Turbo S 優雅的車身下蘊藏著775匹馬力,這股力量不再來自傳統內燃機的轟鳴,而是以近乎靜謐的電力驅動。這種反差真的很有意思,就像我們經常徘徊在對速度的渴望與對寧靜的嚮往之間,有的時候到底要什麼,自己也不完全明白,保時捷巧妙地在這台車上平衡了這份矛盾。
我們能夠保有對速度的熱愛,同時擁抱更有意識的未來。
Turbo與否?重點是駕馭的快感
這真的是個超級有趣的議題。
在Taycan Turbo S的命名過程,我們或許可以看到人類面對改變時的某種焦慮。當保時捷決定在一台完全沒有渦輪增壓器的電動車上,保留「Turbo」這個象徵自家跑車速度與性能的稱號時,在同溫層引發了不少問號。
表面上,這是一個關於技術準確性的爭論。但若深入思考,我們會發現這個爭議反映了我們如何看待傳統與創新的關係。「Turbo」這個詞對保時捷車迷來說,早已超越了其字面上的機械意義。它代表著某種性能等級的象徵,承載著幾十年來無數世代駕駛者的夢想、回憶與嚮往。
就像我們依然說「踩油門」,即便電動車已經沒有真正的油門踏板;我們依然說「打電話」,儘管現代手機早已不需要撥號。語言的演化往往超越了字詞當初的含義,轉化成更多生活、文化和情感的意涵。或許,保時捷選擇保留「Turbo」這個稱號,正是在告訴我們:在擁抱電氣化未來的同時,我們依然可以保留那些讓我們熱血沸騰的記憶與情感。這不是對傳統的背叛,而是傳統以新的形式延續下去的見證。
多說無益,它是屬於那種:「你開開看就知道了」那種車子。
電氣化 Turbo 詩意般的加速感
當你坐進Taycan這類高性能電動車,最讓人驚訝的是加速時的即刻反應。傳統油車需要等引擎轉速上升、渦輪介入,但電動馬達的扭力是即時且強大的 – 你踩下油門的那一刻,整台車就像被彈弓射出去一樣。沒有任何延遲,沒有換檔的頓挫感,就只有一股強大又線性的推力把你壓進座椅。既狂暴又順暢,是很超現實的感覺。
這種加速感很純粹,因為沒有引擎的轟鳴,你感受到的可能只有極其細微風聲和輪胎與路面的摩擦聲。這種安靜反而讓加速的感受更加強烈,因為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G值的體驗上。
至於操控感,電動車因為電池的關係,重心很低,所以過彎時的表現相當穩定。雖然整體車重較重,但重量集中在底部反而帶來一種紮實的感覺。煞車時,你會感受到能量回收系統帶來的減速,這需要一點時間適應,但習慣後反而會覺得很順暢。
不過最有趣的是,這種駕駛體驗會改變你對速度的感知。因為太安靜了,有時候你會突然發現自己的車速已經遠超預期 –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會開啟 Taycan 精心設計的引擎聲浪,提醒自己當下加速的狀態。
很難忽視的 Porsche Active Ride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保時捷的 Active Ride 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駕駛體驗,某種程度,是很不可思議的新技術。當你首次體驗到車身在過彎時主動向內傾斜,就像摩托車一樣,那種感覺確實令人印象深刻。更有趣的是,它能讓車身在加速時略微後傾,煞車時前傾,這種類似直升機的反應,某種程度上強化了駕駛的掌控感與樂趣。
但 Active Ride 的神奇的不只在於這些高難度的動態表現,你的 everyday drive 也相當有用 – 幾乎完全消除顛簸,保持車身水平,我想不到除了「高級」之外,還有什麼形容詞。這種智慧懸吊系統徹底改變了我們對跑車的超硬路感印象,它證明了,高性能與舒適感不必然是衝突的選項。
幾乎像是一個活生生的動物,你的車不再只是機械式地反應路況,而彷彿是一匹馬,隨著駕駛需求主動調整姿態。這或許就是未來頂級車款的新標準 – 不只是反應你的操控,更要適應甚至預知你的需求。
當中一個功能很棒,底盤會在你開車門的時候,用氣壓很快速地調整上下位置,方便上下車,相當令人驚艷。
為都會駕馭而生
在都會區,Taycan 展現出它不同於其它超跑的一面。電動馬達的特性讓車內異常安靜,這讓繁忙的市區行車成為一種獨特的體驗。車輛在低速時的動力調校相當線性,避免了一些電動車常見的忽快忽慢問題,讓你能從容地在車陣中穿梭,充分享受駕駛保時捷的好處。
方向盤有一點點重(有人認為是穩定),每個轉向角度都能得到精準的回饋。搭配氣壓懸吊系統,即便是在路況不佳的街道上,車室內依然維持著一定程度的穩定性。可能是因為特殊車色,在等紅燈時,你會注意到周圍路人好奇的目光,但令駕駛者我感到滿稱意的,其實是車子開起來的感覺。
這種特質,讓 Taycan 在市區街道中展現出不一樣的魅力。它不需要用轟隆的引擎聲或迅猛的加速來證明什麼,反而用一種內斂的方式,讓日常的通勤變得與眾不同。當然如果你今天駕駛的是這台搶眼的金屬魅影綠,情況可能又不太一樣,but in a good way。
純電的新日常
一週的Taycan試駕體驗,讓我對純電移動有了全新的理解。我住的地方沒有充電設備,但透過一點規劃,比如造訪保時捷展間或特定停車塲,平時會去的商場也幾乎都有充電樁,全新的生活節奏很快就能調整過來。
一開始我也會無法控制地一直注意電量在儀表上的顯示,但很快就發現這種擔心其實是多餘的。以台灣的地理環境,400多公里的續航力其實相當充裕。就算需要長途旅行,透過保時捷展間的快充網絡,加上全台2500個公共充電站,路途上的補充電量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以我的日常來說,週間工作時,一早就停到公有停車場充電,到了要離開的時候,其實也都充到了讓人不會有里程焦慮的電量了。如果情況允許,到保時捷的展間快充更是有效率:
保時捷為車主提供2年/24個月的免費高速充電服務,在保時捷展間充電時,你只需輕輕於充電樁感應充電卡,整個過程都十分順暢。充電的等待時光可在展間內稍作歇息,享受一杯飲料,而隨著保時捷策略性地擴增充電設施,這樣的充電體驗只會更加便利。
一週的體驗或許還不足以完整理解長期使用的情況。但這短暫的相處已經證明,純電移動比想像中自然簡單許多,更像是培養一個新的用車習慣。這讓我思考,當下次換車時,電動車會是我認真考慮的選項。
結語:真正的強大是什麼?
當我們談論保時捷,往往不自覺地觸及了現代人性內心最深層的矛盾。在這個講求速度與效率的時代,跑車不只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成為了某種象徵。可是,我們追求速度的同時,卻也持續在尋找內心的平衡點。
從早期911的原始野性,到Taycan展現的高科技內斂,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現代價值觀的演變。有些人不再執著於用外在的轟鳴來證明自己的存在,而是在極致性能中尋找優雅的表達。這種轉變,恰如同代社會對奢華氣質重新定義的縮影。
而 Taycan Turbo S 的出現,或許是保時捷給的當代啟示:真正的強大,不在於張揚的表達,而在於從容的掌控。
後記:選配裝備的極致展現
「選出專屬於你、獨一無二的一輛車」是保時捷很重要的精神。
不可否認,這輛Taycan在外觀與內裝的選擇上可以說是火力全開,極盡所能地把它們的工藝完全展現,也讓消費者充分了解我還有什麼可以選配的。
當你坐進Taycan Turbo S的座艙,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簡約但富有科技感的空間。它用16.8吋曲面螢幕重新詮釋經典的五環儀表,融合了傳統與現代,雖然設計早已不同,我總覺得一直看得見那個過去人見人愛經典設計的影子。
中控台上方是一個10.9吋的觸控螢幕,下方則是另一個8.4吋的觸控面板,負責空調與其他車輛功能的控制。雖然大量採用觸控介面,但保時捷仍然在方向盤上保留了實體按鍵,讓駕駛能夠在行駛時更直覺地操作。
真皮包覆的跑車座椅提供了絕佳的包覆性,讓你在激烈駕駛時依然能穩穩地坐在位置上,同時之間,觸感也柔軟細緻像是在觸摸雲朵般。而麂皮材質的車頂內裝,不只是視覺上的質感,更帶來了細膩的觸感體驗。
比起2000年代前的簡單內斂,當代的保時捷完全可以成為一輛頂級奢華轎車。
–
攝影 / See Chen、花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