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創新解決生活問題,進而創造經典的當代藝術家」李霽與他的 Gogoro 1 GT

基於對植物與藝術的喜愛,學建築出身的國際藝術創作家李霽,轉身投入藝術領域,成立了「質物霽畫」。透過許多突破自我的作品,找到專屬他的創作語言,在藝術圈佔有一席之地,留下一個個被認可的「李霽經典」。

作為一個創作者,李霽如何優遊於城市?如何看待經典與創新?讓我們跟隨李霽與他的 Gogoro 1 GT 一起探路。

沒了機車,生活就缺角

好的創作多半源自生活,要跟李霽聊創作,就不能不聊他的騎士歲月。從 18 歲拿到駕照至今近 20 年,他換過 3 台車,每台都帶他上山下海。機車也貢獻了他的藝術細胞培養,大學時,李霽心心念念台北的藝文活動,三天兩頭騎車往返台北與桃園,將行路的風景騎成一片創作沃土。

即使出社會,李霽沒做他想,持續騎車穿梭於城市間。羅斯福路、中山北路、南京西路左轉接承德路,是他騎了十餘年的通勤路線。不管晴雨,不管開會、購物、爬山,甚至去龍洞考自由潛水執照,李霽都騎車。

「機車的機動性和代步能力無可取代,台北車流量那麼多的狀況下,我可以快速移動,來去自如,是讓我在城市生活很重要的工具。有些人沒了手機會覺得生活困難,或沒了什麼事會有『少了一部分』的感覺,沒了機車,對我就是這種感覺。」

若說生活是個圓,沒了車,便缺一角;若是支雙人舞,沒了車,李霽跳不成。也許,他不可或缺的不是那台車,而是關於生活、創作那不容輕減的自由滋味吧。

相遇 Gogoro,成為「未來者」

如此愛騎車的李霽在 Gogoro 上市之初成為第一批試乘的 Pilot,為期一個月的試乘經驗,在他的腦海裡留了很深刻的畫面,那個畫面關於未來。

「騎 Gogoro 讓我覺得自己很像城市中的幽靈,或說未來者;未來感很強,Gogoro 有點像 APPLE,我會覺得自己屬於未來。」

當代步工具從一般油機車變成 Gogoro 電動機車後,他改變了看待車與世界的連結的眼光。

「這主要是一種對環境的認同,當世界的資源利用已經變成大眾更該在意的事情時,我們用電動車做為新型態的能源樣貌,是大家都該努力追求的方向,我很欣賞和認同 Gogoro 在突破跟尋找的事。」為了更好的人類生活,他講了不下三次,他願意支持 Gogoro。

今年,Gogoro 延續 1 系列的外型推出 Gogoro 1 GT,簡約的水泥灰車身,讓電動機車成為更經典而值得收藏的物件;勾勒高抓力座墊的黃色標線畫龍點睛,不僅與道路呵成一氣,馳騁起來更舒適、從容。

Gogoro 1 GT 的外型設計深得李霽的心,騎乘起來那扎實的轉彎,和舉重若輕又靜謐的移動,讓他直說像漂浮在城市,能更沉浸在專屬他而不受打擾的騎車片刻。即使要騎車爬山,在更進階的動力帶領下,也能毫不費力地自在徜然於他最愛的大自然,感受山帶給他的能量。

除此之外,Gogoro 能和智慧手機連結,紀錄騎乘數據和車輛狀態,也讓他覺得跟車子間取得更多聯繫,彷彿兩個有生命的有機體,得以對話,進而一同開啟旅程。車況診斷的智慧提醒功能也很好,李霽笑說,他終於對車子更有主控權,什麼零件該換、什麼地方要修,不會只是從機車技師聽來,他能自己決定。

創新,從經典的累積長出來

Gogoro 作為電動機車的創新龍頭,在 1 系列的經典設計之上,推出 Gogoro 1 GT,令人玩味。問起李霽身為藝術創作者,如何權衡經典與創新?他率先破除大眾迷思:經典不等於傳統,它將是一個遺留、一個記憶、一個經驗,可能影響深遠,也可能被收藏;經典讓人類不斷往前累積,或至少讓人回頭思考時,擁有很好的參考。

站在設計的角度看「創新」,李霽說,創新的設計永遠都要回應人類於不同時間點所提出的問題,想出一個具體且清楚的辦法。隨著時間遞嬗,這個創新有機會成就經典。

因此,倘若「經典」變成形容詞,李霽語氣肯定地表示,品牌能成為「經典的」,就是因為同時擁有創新。

『經典』是因為我們真實面對自己的生活跟面臨的問題,去提出可能解決的『創新』方式,並預設出要影響的範圍和時間。『經典』不是因為我們在追求經典,而是提出的想像或試驗被放在大環境被檢視的時候,經典產生了意義。由他人定義和認同的,才有可能成為經典。」

站在這番話背後,無需強調,Gogoro 1 GT 已然經典永存。

了解 Gogoro GT edtion

攝影|Shih Yu Chen
採訪文字|呂嘉薰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