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演員視角體驗人生-與 簡嫚書 聊演戲、人生以及她的新戲「水中之書」

在 google 上搜尋「簡嫚書」這個名字時,我發現「文青女神」是她在出現在新聞媒體上時最常看到的封號,而在親身採訪嫚書之後,發現文青女神四字其實不足以形容她的多重樣貌。

「我是一本封面看起來滿像童話故事的書,但打開以後會發現有一點艱澀難懂。」採訪當天見到簡嫚書,的確感受到如她的外在如自己形容般那樣「童話」:可能比巴掌還要小巧的精美臉蛋,纖細的身軀,以及一雙像是會說話般圓滾滾的大眼,在眨眨睫毛間,眼神閃閃發亮著,就連嘴角痣的位置,同事們都感嘆著,要不是她是簡嫚書,那顆痣可能不會生得那麼完美好看。

簡嫚書自 2008 年第一部戲《那年,雨不停國》出道,至今已有九年載,在參與試鏡並拍攝雨不停國的那年,簡嫚書還只是一位念戲劇系的大學生。歷經近十年的演藝生活歷練,簡嫚書是螢光幕前的第一女主角,也曾在編劇、導演等幕後角色中流轉;兩年前有了女兒「雲大」,升格為妻子與母親;今年的戲路也首度跨入劇場,演出兩部舞台劇《花吃花》、《水中之書》。

隨著這兩三年,公私領域的角色變換,我們想知道擁有這些真實生活經驗的她,從事演員工作時,在揣摩角色的心境是否有所不同?而不管讀者你是從哪一部戲開始認識簡嫚書,EO 和你從新的角度了解她的蛻變。

對於自己學生時代初試啼聲的演員工作,第一次演出就拿到女主角位置,嫚書謙虛地笑說「有這些機會真的很幸運。」身為戲劇系學生的她,在大學的選修的是「導演組」,雖然生命中的意外插曲是成為演員,但簡嫚書的導演夢一直沒滅,只是隨著人生步調的切換,計畫稍稍延後一點。

「妳有想過如果沒當演員的話,要做什麼嗎?」簡嫚書不諱言地説,比起其他學戲劇的同儕,她對演戲這件事相較起來比較沒有「不演戲毋寧死」的執念,也曾想過拍完賀歲片後要結束幕前這條路,專心完成導演理想,讓大學所學更為專精完整。不過收到《那年,雨不停國》觀眾來信,那位觀眾與劇中角色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歷,看完深受感動,進而寫信致謝整個製作團隊讓他有活下去的動力。再加上那陣子得到前輩的鼓勵,讓嫚書瞬間發覺其實作為演員,仍然是跟團隊共同創作出好戲的一員,渴望製作優質影像的出發點是一樣的,「幸運的我,那既然我有這個機會可以繼續演,那就繼續下去,好好努力吧。」

用演員視角體驗人生

「我認為演員很幸運的地方是,可以利用在劇組或長或短的幾個月,真實進去另一個人的人生。」她認為「人」是很矛盾的生物,在忙碌時總尋求內心的平靜安樂,但若真的把日子過得清清淡淡,又會不安於室,想找點刺激的樂子來做。而身為演員的幸福就是可以透過角色體會很多不同人生,雖然每段拍片過程的時間長短不一,總歸而言,都比真實人生要短上許多。

透過演員職業體驗不同角色,「好處是讓我學習到大多世事都是短暫的,人生有限,不要對無謂之事過於執著;壞處是當我把大量時間投入在戲劇工作上,發現自己跟原本的生活、家人或是朋友,已經沒有共同記憶了。我所有記憶都是活在角色裡,我的家族旅遊照片裡沒有我、我的畢業典禮也沒有參加,在私領域這塊的記憶有點遺失⋯⋯那時候會產生自我懷疑『那所以我是誰?』」嫚書説道,她的確在這近十年間,參與過許多部戲劇、演活不少角色、同時花了很多段很短的時間去體驗不同人生,這些經驗的累積最終讓她了解到「時時刻刻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劇場舞台上的另一世界

今年上檔兩部舞台劇,問起嫚書與觀眾直球面對面的劇場與可後製剪接的戲劇,對她而言有什麼不同?嫚書笑著說:「因為觀眾讀取的媒介不同,表演形式確實會有差別,但情緒必須盡量都是真的。面對劇場,觀眾的心境比較開放,想像力也比較開闊,所以容許劇場形式特殊、時間軸跳耀。不過當開始演出後的容錯率比較低,就算真的出錯了,演員要想辦法讓劇情順過去。但螢幕上的演出,就有比較多可以事後修改的機會,包括 NG 重來或是後製處理。」

有些人會說舞台劇情緒太誇張,或是電視戲劇的哭戲太假,嫚書則有她自己的一套解讀:「畢竟每一種戲劇有自己獨特的形式,就像京劇或是崑曲,抑或是日本能劇,這類表演我們不會用『假』去形容,因為他們有股很強烈的風格。也許戲劇就是真假參半,但只要這之中的感情部分是真的,觀眾也能找到最舒服的觀看方式,就夠了。」

「在排演表演工作坊的《花吃花》時,排練時間太長確實會有點疲憊,導演偶爾露出擔心的神情說:『你們現在的表現有用全力嗎?』我想演員的確是需要觀眾的,只要觀眾席有人,演員總是會特別賣力,那跟拍戲情況很不同。」嫚書解釋,舞台劇雖然每場演出的劇本架構沒變,但會隨著台下觀眾的反應回饋,而不同場次會有各自的精彩之處,舞臺上下的互動臨場又直接,也許更圓滿的說法是:觀眾與演員一起創造了那個時空下的氛圍。

《水中之書》與水兒

關於簡嫚書即將上檔的舞台新戲《水中之書》,是在講述由何炅飾演、一位教「快樂學」的一個老師,其實他自己並沒有那麼快樂,同一時間碰上工作與生活中的挫折難題。當他回到老家後,突然遇到一位神秘小女孩「水兒」。當一名失意大人透過與小朋友的天真對話,去喚醒初衷找到體悟,是屬於忘年之交的有趣互動。

「我演的角色,就是八歲小女孩水兒。因為我家裡有小孩,所以在讀劇本時,發現就是小孩的用詞真的比較簡單,短而直接;大人講話稍微迂迴、修飾也多一點。」嫚書也補充,舞台劇好玩的地方,是舞台劇演員比較可以不用靠非常擬真的特殊化妝演老或演小,舞台劇是全景、且跟觀眾有點距離,因為場地優勢,演員可以靠肢體動作、姿態神情以及聲音,去演出符合角色年紀的模樣。「在上表演課時,老師會提醒同學們在演出老人家時,不要落入年紀的刻板印象中,例如老爺爺就要有外省腔、老奶奶就要駝背,得從表演中找出的新詮釋方法是蠻有挑戰的一件事。」

成為母親之後

雖然嫚書甜美可愛的外表,讓她看不出來是位母親,但可以從她的社群上觀察到她實在是位有愛又幽默的新手媽。當了兩年的媽媽有什麼特別心得嗎?「關於母愛這件事,我體驗到的是很全面性的包容力。生命的出現其實真的不容易,然後還要長到這麼大,其實不管人也好動物也好,成為媽媽以後我開始對生命很有感覺。」

這些感覺,也影響嫚書對演戲時角色設定的揣摩,她形容在年紀較輕、比較奮青階段的時候,喜歡挖掘人性黑暗面;在有了孩子之後,漸漸發現過往的自己理解事件的方式比較片面,現在則長出了一些耐心,能用開闊的心態看待一切事物,並享受事件發生當下的過程。同時因為面對世界的包容力提高了,也能用更深更廣的角度來解讀角色。「現在反而比較有活著的感覺,也是滿奇怪的(笑)。」

這趟採訪下來,發現嫚書的確像她自己所言,是一本有童話外表的艱澀書籍。但若要更精準描繪的話,我會說她是一本有著顏色繽紛的外皮,且製作精美的立體書,如她的亮麗外表那樣。不過在翻閱其中時,隨時會有機關跳出來給你驚喜,而這一個個驚喜,其實是當一個女孩變成女人之後,隨筆記下關於生活的體悟,字句簡單,寫下的都是能夠讀進心坎的真實人生。

角色換位,讓嫚書對生活滋味的體驗廣了一些,對演員角色的準備也更深刻了一點,期待她在走出螢幕後的每場舞台演出,《水中之書》的八歲水兒,是不是有點雲大(嫚書的女兒)的影子呢?

服裝協力|fuyue・甫月
場地協力|文心藝所書店 青鳥
採訪協力|表演工作坊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