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法國美食的神話般人物,各地的廚師們正在廚房內哭泣。」- 小說家蕭熠的里昂美食旅行

2014 年,晴朗的四月,我們從正在居住的紐約飛往巴黎,慶祝我先生的生日。

那時候剛結婚一年,彼此的生日還是生活中的大事,先生 J 非常興奮,我們計劃了一陣子,各自從工作請了假,由他來訂在巴黎的Airbnb,我看過照片,位於一個方便的區域,內部和建築物從照片可判斷,非常古色古香而典雅。

但就如再美麗的海裡都有礁石,我們飛到了當地,美麗洗練的巴黎,入住了民宿,一切非常美好,當晚還去了已故的安東尼波登推薦的小酒館,Le Comptoir。然而我記得第二天早上,被震耳欲聾的噪音吵醒,發現不光是隔壁,還有樓上和樓下皆在裝修。這點民宿主人沒有提到。我記得我反常地覺得還好嘛,反正白天出門,回家裝修已經停了,J 則是氣到發狂,不斷和民宿主人通信,互相威脅,堅持退費而不果。再過幾天就會修好,民宿主人堅持。我提議我們不如離開巴黎到美食之都里昂去。以我們平常懶散的習性,很少會跑到別的城市,但那次倒是效率很高,很快的訂好了車票和旅館,便去了里昂。

我們住進了一個類似台灣現在的文創旅館那樣的旅舍,年輕而乾淨,裝潢有趣,我記得在餐廳的天花板裝飾滿滿的充好氣兒童游泳圈。房間很標準,但也剛好,因為已經不想在住宿上有太多驚喜。里昂本身則是個陳舊的城市,沒有巴黎的時髦輕快,街上的人都穿著實際而無想像中法國味的普通衣服,然而我很為他們的食物興奮,在路上隨意進去的小餐廳都非常美味,而且居然很臨時的訂到了食神 Paul Bocuse 的餐廳。

法國總統馬克宏曾說,Paul Bocuse 是「改造法國美食的神話般人物,法國各地的廚師們正在他們的廚房內哭泣。」我去之前並不知道大家在自己的廚房哭的事情,只有一個對米其林三星餐廳的那種浮面的期待。餐廳在比較遠的隆河旁邊,我們坐了計程車去,越過橋,下面是黑暗的河水,我頓時有種旅遊歐洲的感覺,在藍色的夜穿越森林去尋訪一個傳說,神秘又奢華。結果到了主題樂園一樣裝潢的房屋,磚紅色的甲板般的木頭,有點一愣,裡面倒是鋪著白色桌布的一桌桌的人。我很快便體會到里昂式的濃厚口味,法式的濃油赤醬像一拳重擊,將我們打倒在地,被那些白色醬汁和奶油淹沒。

前菜是什麼我忘了,但我記得裹著酥皮的松露蘑菇湯,那時候看到覺得好笑,覺得只有在台灣的土西餐看到的東西的原版出現了,接下來就是包在豬膀胱裡的布列斯雞,看到畫面非常的衝擊,口味更是濃郁,我們的味覺無限滿足。接下來是滿滿的各式 cheese,每種都要來試一下,配上白酒,我注意到先生的臉有點開始發青。侍者們先送上了一人一份巧克力慕斯,裡面是濃郁的巧克力鮮奶油和白蘭地,先生吃完後說他真的不行了,徹底投降。休息片刻之後推來一籃像花車般繽紛燦爛的甜點,我選了幾種來品嚐,然而聽說他們會全部拿去丟棄我又再挑了幾個,每款都非常精緻美麗,那感覺真的像踐踏一個花園。最後是 petit four,我每種都嚐嚐,先生還是沒有恢復過來。直到結帳後,他們又拿來一大盤不同口味的包餡巧克力讓我們選,先生終於鼓起勇氣選了一個,吃了卻面露痛苦,「裡面包的就是剛才的那個慕斯。」他解釋說。

之後又去了法國幾次,但這次的旅行異常難忘。在愛吃的人中提到我吃過 Paul Bocuse,會得到非常短暫的認可的眼神,然後人們迅速聊到更新更棒的餐廳。還有其後造成的影響是我們出國不再直覺地想到 Airbnb,而是選擇訂飯店。還有我們歡迎旅行中的意外,意外的發生之所以讓人難以忘懷,是因為在旅行的狀態裡,我們讓自己更開放的去接受一切,並期待把這個狀態擴散到剩下的人生裡。難怪現代人都喜歡旅行,因為它是如此充滿隱喻。

寫在最後

時至2022的今日,遙望著那個2014年的里昂旅行,就像望著天空裡遙不可及的一個點,中間隔著是時間和空間,質地現在變得那麼不熟悉。過去輕易可以被穿透的,變得好厚重。

如果想成,我們正回到在飛行發明之前,人們用意念和平面影像來遙想一個地方的時代,那麼我們都在時空裡逆向旅行。旅行從來沒有停止過。

作者簡介

蕭熠
80 年代生於台北,畢業於芝加哥藝術學院,紐約普瑞特建築碩士。曾在芝加哥,紐約,香港求學生活。曾獲台灣文藝營小說類首獎,台積電文學賞入圍,《107九歌年度小說選》入選。作品散見各大副刊及《印刻文學生活誌》等,並於2020年發表小說著作《名為世界的地方》,2021年底發行第二本小說《四遊記》 。現居台北,持續生活寫作。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