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訪 ] 「透過百葉窗,成為最迷人的下午四時」設計師、攝影師黃奕凱台中的家

春夏天氣總是飄忽不定,或陽光普照、或淅瀝小雨,世事似乎就是變幻莫測,無法預料。這天的台中,有別於尋常的風和日麗,窗外細雨朦朧。我們乘著車駛進北區,經過綠意盎然的綠園道,抵達既是從事設計業,亦是紀實與生活紀錄的攝影師黃奕凱在台中的新居,領會到有些巧合就是妙不可言。

「許多人在尋找理想的房子時,常會有一種命中注定的感覺。這裡無論是樓層、房號都是跟我們在台南的老家一模一樣,當我們走進這個空間就知道找到了心目中理想的所在。」奕凱坐在木餐桌,媽媽倚靠於主人房的門外,雀躍不已地說著這段命定的相遇,閱過三十間房子後,對的住所就在那一瞬間出現!

廚房是喘氣的一隅

一踏進奕凱的新家,眼看,光線從客廳的大面窗穿過實木格柵的屏風,盡情地灑進落塵區。縱使,天空掛著灰濛濛的雲層,也沒有絲毫減弱整體空間的光影流動,視野從餐桌一路延伸至開放式廚房,再半環繞至客廳,明亮而通透的格局都是奕凱與媽媽對於生活的想望。「這裡吸引我們的地方是在於採光、通風、還有整體的便利性。你們剛剛有沒有經過一條長達兩公里的綠園道?晚餐後,我們通常都習慣到那裡散步或運動。」奕凱的家位於台中的北區,其 PERGO 莊園橡木的地板,搭配灰牆與剛剛好的留白,巧妙地融合出空間的溫潤度,讓人難以想像這是屋齡約二十二年的老屋。

廚房裡,一扇長方形的綠色窗

「原屋的廚房是以狹長型直通前陽台,與客廳更相隔著一道實牆。由於,我們都希望擁有一個開放式廚房,所以就打通了客廳與廚房之間的實牆,讓空間通透起來。當料理的時候,還可以與客廳或餐桌的家人聊天。」奕凱一邊回憶空間的原貌、一邊構想著嚮往的互動樣貌說道。

當下話畢,我們就跟著奕凱的腳步拐進廚房「L 型」構成的小廊道,桌上有條不紊的擺放著咖啡、泡茶的器具,上方還設計了一個小巧思——一扇長方形的綠色窗。窗外盡是種滿了各種植物的陽台,一切更顯恰如其分。「縱然,目前還需要在台北工作,可是,當從台北回來台中的時候,每日早晨,我都會在桌上準備早餐、泡咖啡,陽光透過小窗戶照進來,這彷彿為我重新啟動了一天的美好心情。」日復日的生活看似枯燥乏味,然而,奕凱將它們增添儀式感,平凡的日子變得不平凡,在居家空間打造自己的完美日常。

餐桌上最迷人的風景

在廚房參訪了一圈之後隨即回到餐桌區,問到奕凱新住處最喜歡的角落是哪裡,他莞爾一笑直言:「就是餐桌區這裡,對我來說,這裡是整個空間的正中心,亦是複合的小區域。我們會圍坐在這邊吃飯、聊天、與媽媽討論旅行等,大部分的日常生活場景、創作靈感都從此迸發。」超橢圓、無直邊的實木餐桌由奕凱完成基礎的線稿設計圖,並從台灣木製家具品牌 Handi Racoco 所訂製不偏不倚地擱在屋內中心點,並倚仗著兩張設計風格各異的扶手單椅,一張是北歐經典 Y Chair;一張則來自日本老品牌 Karimoku,配以特意從日本訂製回來的藍色皮革椅墊,加上放於客廳皆川明刺繡的深藍丹寧抱枕來點綴,巧妙地呼應餐桌上 Louis Poulsen PH5 漸變藍的吊燈,無一不展現出奕凱別出心裁的巧思。

「我希望家裡營造不同個性的樣貌,有復古感的綠石瓷磚、藍色的吊燈、還有添加佛祖石頭等舊物,揉合出各種各樣的風景。」天色漸漸昏暗,餐桌上的吊燈亮起,柔和的光宛如施展了讓人心聚合的魔法,「無論是從大門口,抑或從兩間房間看過來,餐桌這邊都能成為一個特別存在的地方。」此時,奕凱與媽媽點起彼此從日本不約而同買回來的蠟燭,燭芯暈染出半弧型的光環,倏忽間就摸索出家的形狀。

Louis Poulsen PH5 的吊燈

下午四時的時光

環顧四週,處處可見室內綠意植栽,從各旅程捎來的物件和收藏品更成錦上添花,點綴家裡的日常風景。走進奕凱的房間,牆上掛著從紐約所擷取的風光景物,牆下放著白色紡織燈罩的 FAD 床邊燈,臥房之適當留白帶有一份休憩美好。回頭看,木色的書桌與櫥櫃成平行,開放的層板宛如是奕凱的展示廳,擱放著所愛的書籍、物件和收藏品。問到哪一件物件最為讓人怦然心動,奕凱緩緩地拿起雕刻著「黃寓」的木牌,「這個是特意找來台中『陳彫刻處』所手工刻字,寫著台南老家的地址。回看跟這裡台中的一切都是如出一轍,這一切是多麼的不可思議。」

接著,他引領我們移到客廳,指向懸掛於百葉窗旁的八角形實木壁鐘,「當初在代官山與它擦身而過,後來六月於東京澀谷 JOURNAL STANDARD FURNITURE 就在此遇見。實木的壁鐘,即使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觀看,皆會呈現不一樣的木紋光澤;在晴天的時候,透過百葉窗,斜光更是剛剛好迎合了下午四時夕陽的斜度。」奕凱說道。正值四時,當天的烏雲密佈,也許錯過奕凱和媽媽口中的那一抹斜光,然而,仔細端詳,金色長放射狀還是微微閃亮著;人生總是無法預料許多事情,惟當我們換一個方式與心情,美就會以全新的方式出現。

從東京澀谷 JOURNAL STANDARD FURNITURE 購入的八角形實木壁鐘

「理想的家就是與家人一起」

對大家而言,心中的「家」是什麼模樣?奕凱思索許久,娓娓道出:「我們認為有家人的地方才叫做『家』,目前台中這裡就是我們心目中理想的家。我經常會發簡訊給設計師,告訴他:『我們越來越喜愛這個家,沒有什麼大的缺點。』」「無論是台中的自然光、氣候、抑或交通等等,我們都非常滿意。」媽媽莞爾微笑說著。

或許,現今,人們到處旅行,讓家的邊界似乎變得模糊不清,奕凱坦言:「我們經常安排家族旅行,並喜歡在這個空間裡討論旅遊、投影分享旅行照片,與旅行產生著連結。」奕凱即使從事設計業,卻熱愛於以底片相機紀錄旅途中及日常裡的溫暖瞬間,牆身的每幀照片都是奕凱對於家與遠方的圖景;旅行的目的不是出走探險,而是為了回家。

不斷追尋的旅程

翻閱奕凱的社交平台,不難發現他時常分享與媽媽的生活趣事,漫漫日常培養出喜好的默契,溫馨和睦。我們都明瞭,最理想的家並不是一蹴可幾,需要花時間來回微調,繼而才漸漸形塑出屬於自己的生活樣貌。對於未來家的規劃,「由於,媽媽在用料理檯桌的時候,偶爾會感到腰酸背痛,所以新的料理檯桌有再次調整適合的高度。」奕凱話簡意深,藏著暖意。

當我們走進某人的家,必然會看到他們生命中的某一個片段。繞了奕凱的家一大圈,看到的是他放膽去實踐自己夢想許久的「理想空間」,每一次的嘗試,都是自己與生活空間朝著更喜歡、更適合的方向邁進。一切看似冥冥之中的安排,但更像是有跡可循。

攝影|Seeyu Chen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