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訪 ] 「家的模樣,就是隨著一家人狀態而變化」大文與啟泰的家

「因為香港地稠人狹,房子都非常小。而在台北,空間尺度相對較大,我的香港家人、朋友來到我家都蠻驚訝的,雖然這個地方不算特別寬敞,但生孩子前只有我們兩人住算是很夠,還能佈置成自己喜歡的情調。對於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來說,原來擁有自己的家,可以是這種模樣。」

搬到台灣已 15 年餘自由攝影師梁景文,是個大剌剌又港味十足的香港女孩,多年前應徵上台灣雜誌的編輯工作,便在此定居下來,因緣際會下也認識了先生啟泰。啟泰為台灣樂團「康士坦的變化球」的前團員,特別談到啟泰的樂手背景,因為與找尋眼前這個理想屋子很有關係。

「當初開始找房,是因為我之前的樂團『草莓救星』需要一間練團室,對樂團來講自己擁有自己的練團室比較方便。偶然找到這個地方,覺得改造潛力很大。這空間原本就算 2.5 層,當初規劃樓下當作生活重心的起居空間,樓上算休憩室,位在頂樓自成一角的小閣樓就拿來練團。」基於上述理由,兩人決定落腳於此。

改造住宅,減法哲學是解決之道

大文說,他們保留了前屋主的基本格局,像是:主臥、廚房、廁所,仍維持原先位置。「我們用『減法』來看待這個空間,原本客廳與主臥隔著一道隔間牆,但總覺得有點壓迫,於是請了設計師把空間規劃得更通透一些。把牆拆了,改做活動式毛玻璃拉門,生小孩前家中活動人口基本上只有我們兩個,大多時候臥室門都是開的。還把有點低的天花拆掉並全部漆白,視覺比較開闊。因為我們書與雜物都不少,也貼著牆壁做了書櫃。另外最大的工程就是這座旋轉樓梯,原本梯子靠著牆建,窄又筆直,不是太好走。小改裝後,樓梯反倒成為我們家最吸睛的主角。」

因為不想成天黏著電視、也不愛聽電視的聲音,所以他倆把電視搬上樓,只有為了特別的體育賽事或朋友聚會才走上樓看。「我們算是蠻好客的,之前經常邀朋友來玩,我們家最熱鬧的時候,夏天還會一群人來露台烤肉。」在兒子「Haribo」出生之前,夫妻倆很常待在樓上,下班後一起吃飯、聊天、喝酒、看電影,享受過很多美好夜晚。

從兩人變三人,他們使用家的習慣也大大改變,尤其因為疫情讓宅在家的時間更大幅增長。他們將原本練團室改為工作間,需要專心安靜完成的待辦事項就在閣樓進行,啟泰說:「這個家整體太開放,比較適合以前的生活方式。目前嬰兒還十分需要安靜的空間,現在只要 Haribo 一睡覺,我們做任何事都得躡手躡腳。」兩人計劃也許未來會把大家共同使用的空間往上移,樓下隔成房間,一次把隔音與隱私處理好,如此一來大人小孩的生活品質都能適得其所。

從一捲立陶宛壁紙,確立這個家的基調

兩人說在改造這房子之初,因為預算有限,也沒想過非得要變成什麼模樣,設計大多隨性而至。主臥的拉門是鐵件、懸旋轉樓梯也是鐵件,「記得因為當時流行工業風吧,搭上半透明玻璃,讓整體不要太拘謹。」啟泰回答。

若要說是確定風格的關鍵,應該是大文朋友從歐洲寄來的壁紙,兩人說著說著望向臥室主牆:「記得是十幾年前我剛來台灣的時候,有個身邊要好的朋友到立陶宛旅遊,寄了好幾捲壁紙來。也許他是希望讓我在異地能創造出家的感覺,不過那時我只住在小小的套房內,所以規劃這間屋子時心想:一定要用上!」這面壁紙是瑞典知名設計師 Josef Frank 作品,圖騰復古,是二戰時期作品。

基本上這個家,即是從這張意義非凡的壁紙顏色來延伸家中各種擺件。像是主臥的藍色窗簾便呼應了壁紙上的藍,其他黃黃綠綠的活潑色彩,則點綴了其他角落。啟泰笑說:「能搬走的,都是出國帶回來的。」熱愛旅行的兩人,從旅途中購回能方便攜帶的小型傢俱,不少單椅、畫作、燈具,以及天花掛著的籃子們,都暗藏著各時期的出遊回憶。過往兩人很常一起旅行,若是啟泰工作忙,曾任旅遊記者、也關不住的大文,也會獨自安排行程,但這兩年因為疫情緣故,什麼地方都去不了,不過因此兩人生活中多了一個最親愛的兒子——Haribo。

家的模樣是隨成員組成不斷變化

大文最初隻身離開香港來到台灣,從一個租來的小套房開始建立自己的空間,十多年過去,現在組織了自己的家庭,相較於香港蝸居,台灣居住空間真的寬敞太多。

「我認為生活還是需要很多不同角落,用來煮飯、看書、好好地休息,每個家庭成員在需要的時候能獨自擁有一個完整空間很重要。香港是全部人擠在一個非常小的地方,顧及隱私幾乎不可能。以前我比較不喜歡待在家,有空閒總是出門,去旅行或跟朋友約下午茶。搬來台灣之後待在家時間多非常多,只要在家,做什麼都可以。以前看書、發呆,現在是照顧寶寶。」她說自己很幸運,可以在一個有規劃、有功能性、可稱之為「家」的空間裡,體會真實的生活狀態。

家是心靈寄託、讓身心都安定下來的地方,談起未來一家三口的規劃,身為一家之主的啟泰說,之前兩人世界時這個住所的確美好理想,Haribo 誕生後,夫妻倆的人生計畫也需跟著一起改變,而他們很享受這趟轉變過程。「我們也還在摸索這房子的未來,三人一起前行。」啟泰總結。

*本文選自 EO 年刊 Vol.4《關於家》

攝影|Seeyu Chen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