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 OLD BOYS – MV導演 陳映之 與 總編輯 Eric 聊影響自己最深的音樂錄影帶

每次唱 KTV,有時候並不是想練歌喉,而只是想聽聽舊歌,跟朋友共同回味一、二十年前,華語音樂市場百家爭鳴,什麼曲風都有的時光。還記得小時候放學奔回家看電視,大概六點開播的娛樂新聞,會有在那陣子歌手拍 MV (音樂錄影帶)的花絮記錄,節目結束後也會有一段播 MV 的時段,遇到喜歡的歌曲與歌手,絕對聽完才轉台。總是追著那些歌、那些明星,那些 MV 是我認識新歌的起點,即便到了現在,仍然對許多 MV 的劇情倒背如流。

為了讓門外的我與大家更了解音樂產業不可或缺的這塊,本期 90年代的OLD BOYS 專欄採訪邀來 知名的 MV 導演 陳映之 與 EO 總編輯 Eric 聊他們印象深刻的 MV 們,如何改變他們接觸音樂、認識音樂的方式,導演也與我們分享在過去拍攝經驗中,一些在其他地方聽不到的行業秘辛!

陳映之,台灣知名 MV 暨廣告導演。拍攝風格偏好明亮多彩,呈現迷幻氛圍。2010 年以蘇打綠〈日光〉MV 獲得第 21 屆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獎」。曾與陳奕迅、楊丞琳、戴佩妮、林俊傑、方大同等知名歌手合作。

Q:覺得年輕時最震撼眼球的 MV?

映之導演:以前沒有網路的時候,要看外國 MV 大概只有 MTV 台,那時候覺得 Michael Jackson 的 MV 非常震撼,從服裝、場景到特效,每一支影片都用了電影的製作規模。後來看到 A-HA〈Take On Me〉,當時還不了解 MV 製作的我只覺得很有趣。現在才知道這部 80 年代的 MV 的技術(加入分鏡繪畫與真人結合)非常厲害,就算此時要拍類似風格也絕對是個挑戰。不過真正啟發我對影像啟蒙的,是岩井俊二的電影〈燕尾蝶〉,因為岩井俊二也是一位音樂家,他的作品通常會加入大量音樂。電影中有一個虛擬樂團「Yen Town Band」他們演出的電影片段,幾乎就等於一個異常寫實又充滿魅力的 MV,當中包含了燈光、攝影、造型,我覺得那是讓我萌生想拍攝音樂與影像結合的一段觀影體驗。

Eric:畢竟我不是導演,所以我只能用觀賞者的欣賞角度來談。我最喜歡的 MV 是 Michael Jackson 的〈顫慄 Thriller〉。那是第一次看到 MV 有劇情,撇開中間唱歌部分,頭尾加起來有 10 分鐘以上。好萊塢等級的妝髮、編舞、服裝,如導演所言就像在看電影一樣。

映之導演:我想我們都會提到 Michael Jackson 的原因是,那時候資訊流通不發達,雖然國外有非常多音樂影像創作,但等到輸入到台灣,我們看到的東西幾乎就是最流行、去蕪存菁的,所以大家才會有共同回憶,共同的 icon。

Eric:90 年代接觸到更多外語或華語的流行音樂時,有個樂團叫做「謎 Enigma」,他們的〈Return to Innocence〉這首歌,把台灣原住民郭英男、郭英珠演唱的〈 老人飲酒歌〉取樣到流行音樂中(此段故事請見 )。再配上手法為倒敘的黑白 MV,與台灣原住民歌聲,讓我印象十分深刻。

Eric:大概我國中的時候,很喜歡 Aerosmith 史密斯飛船,他們在 93 年出過一張專輯 《Get A Grip》,其中兩首單曲〈Cryin’〉、〈Crazy〉的 MV 女主角都是紅極一時的國民女神 艾西莉亞席維史東(Alicia Silverstone),其中在〈Cryin’〉中的演出,是一位敢愛敢恨的女生,戲劇張力非常強,MV 結局是她跟負心男友痛快地比了一個中指,當時這種畫面都會上馬賽克,長大後有幸在 youtube 上看到原版。(笑)

映之導演:對啊,有了 youtube 或是 viemo 這類頻道,加上唱片公司是出版權,才有機會看得到當年的念念不忘的 MV 影片啊。

Eric:或是每個禮拜專門的音樂頻道排行榜,才有機會聽到自己真的想聽的歌、好好欣賞每一支 MV。如果是華語的話,到了辛曉琪的〈領悟〉,歌手才有機會好好發揮自己的演技。 90 年代的華語音樂錄影帶,通常都很唯美,歌手只要好看靜靜對嘴就好了,辛曉琪在〈領悟〉可以說是從頭哭到尾,哭到心坎裡。

映之導演:說到華語的話,我很喜歡陳宏一導演的〈後來〉,他在當時算是很前衛的導演,在那波純情 MV 中,他殺出自己的路,做出很視覺性的作品。黃中平導演的〈我要我們在一起〉也很特別,螢光色系又逐格拍攝,算是走在時代尖端的一支影片。Q

Q:「非主流 MV」的製作成本通常都比較低嗎?

映之導演:現在可能不一定了,想法各式各樣、拍攝手法也很多,非常會玩視覺上有趣的梗。像是「OK GO」樂團都直逼一線歌手的 MV 製作了,像是〈Upside Down & Inside Out〉實際在高空與機艙中的無重力空間拍攝,因為沒有地心引力,歌手飛來飛去;或是〈This Too Shall Pass〉在巨大片場中玩骨牌效應,都是他們讓人印象深刻的驚喜之作。

Q:兩人精選最喜歡的三支 MV,以及為何喜歡呢?

映之導演:首先是碧昂絲的〈Runnin’〉,這支 MV 的場景在海中,意味著拍攝即是非常困難。整支 MV 的光影、角度、動作,經過精密的計算,逐步呈現出兩個演員往上攀爬再向下滑落的劇情,最後兩人相遇也十分精彩。

再來是 Lana Del Rey 的 MV 我都非常喜歡。這支〈Video Game〉剪進大量了 home video、舊時電視畫面,不遵循一般拍攝與剪輯規則,反倒用粗糙的影像粒子及晃動的影像,反而用 MV 風格完美呈現歌手隨性、作風大膽等特質。

以及 Coldplay 的〈 Up & Up 〉大家一定都看過,巨觀與微觀的交錯在這 MV 裡發揮得淋漓盡致,運用大量的舊膠卷影片、歷史畫面,結合成迷幻又想像力的世界,而且各種角度都合成得很完美。後來我再找了製作花絮來看,才發現裡面原本我以為的舊影像,其實很多都是重新拍的,並不是真實來自 6、70 年代的影像,這也是令我感到驚奇的一部分。

Eric:真的太多了,但是因應本次 OLD BOYS 專欄主題,還是多講90年代的好了!除了我之前說過我喜歡辛曉琪的〈領悟〉外,杜德偉的〈天真〉我也很喜歡,因為裡面有邱淑貞(笑),因為港星的話題,當年也是紅極一時。我喜歡很像電影的 MV,因為我覺得有的時候,沒有劇情的 MV 很容易看得出神,我就很喜歡歌詞跟劇情有所連結。如果影像好看,只有聽歌的時候腦中也會浮出畫面,更加有趣。

Q:映之導演拍過最具挑戰性的MV是哪支呢?

映之導演:對我來說,最難的都是時間上的壓力,因為好的畫面要天時、地利、人和,才有辦法產出。而要在最短時間內拍出很棒的作品,就非常挑戰團隊合作。第一支是張學友的〈我醒著做夢〉,因為拍攝時間比較少,而 MV 其中主場景非常巨大。我們團隊們花了近一個星期的時間,從找素材、搭建出一座海邊廢墟,但要在短短的時間內完成拍攝,燒掉一張床,而歌手得要在一次的機會裡演出需要的情緒,算是一次很有趣的拍攝。另一支則是容祖兒的〈答案之書〉,這部 MV 集合了三位演技很棒的演員,整部片全在一個外景海攤拍攝,但又得經營造得像三個不同的地方,於是必須趕上日落與漲潮,整個劇組、攝影機、燈光,要在短短十分鐘內,不斷換位置,都為了要讓演員們有最好的發揮。

Q:請問在 MV 中,歌手為什麼幾乎都有對嘴的片段呢?

映之導演:因為早期華語歌曲就是要賣歌,甚至會製作的有點像「伴唱帶」的形式,所以對嘴是件常見自然的事。現在 MV 變得比較自由創作,要怎麼詮釋,每位導演都有不同想法。不過在我當 MV 導演這段時間,發現歌手對於自己的作品,都投入相當的情緒、精力和努力,所以在拍攝中要他們進入情歌的情緒裡其實並不困難,像是拍攝陳奕迅或張學友都很快。不過因為 MV 大約都五分鐘左右,若是不對嘴的話,必須花非常多時間去拍攝這五分鐘的內容,所以歌手對嘴相對也是在消耗時間,而我也在尋找對嘴不要那麼枯燥的拍攝手法。所以這兩三年的 MV 我會把對嘴跟影像結合再一起,讓畫面更精彩豐富一點。

Q:承上題,在自己拍過的作品中,例舉最喜歡的三支

映之導演: 楊丞琳的〈年輪說〉 跟戴佩妮的〈未完不待續〉,拍起來都很開心,兩位都是對自己要求很高,也不太設限的女明星。

另外印象最深的是拍蘇打綠的〈說了再見以後〉,過程蠻曲折離奇的。我從台灣背著器材出發,在北京租了 798 倉庫拍攝,同時也在北京租了一台電影攝影機,想說兩支同時拍比較快。結束之後我跟助理要前往跟北京朋友的飯局,所有器材就放在計程車的後面,才下車,計程車馬上就開走了,透過飯店攝影機,花了兩三個小時才把這台計程車找回來。車回來,但將近四十萬台幣的器材與影像母帶,通通不見了。最後是幸好一開始叫的電影攝影機畫面還在,所以目前 MV 中的畫面,都是那台機器裡抓出來的。

Eric:所以本來的〈說了再見以後〉可能不是現在這個樣子。那唱片公司對這件事知情嗎?

映之導演:我是交片後才跟他們說,至少這份檔案是品質比較好的那批。自此我出國拍攝,檔案都是備份再備份,還得分別放在不同人身上,以防類似事件再發生(苦笑)。真的是「說了再見」啊!

Eric:剪出來效果很不錯啊!

映之導演:因為 5 分鐘的 MV,我們至少會花半天以上拍素材,可能唱片公司歌手會覺得某些角度需要替換時,我們就要有可以更換的畫面。總歸一句,畫面拍越多越好。對後製來說也方便利用。

Q:近年 MV 跟學生時代看得 MV 差別在哪邊呢?有不一樣的欣賞角度嗎?

映之導演:華語歌壇在 20 多年前只有幾位導演而已,主流的拍攝手法如我先前所提,為了宣傳歌曲仍是以對嘴為主。近年 MV 非常多樣性,也有很多新銳導演竄出頭。各式各樣的故事、概念都可以被拍出來,觀眾的接受度也高,所以導演們可以嘗試許多過去沒有的題材。加上現代技術可以做到創作者想要的感覺,MV 在近年來不再只是擔任打歌角色,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結合各種藝術創作的作品。學生時代雖然容易在電視上欣賞到國內 MV,但國外比較少。現在則是看什麼都很方便,因為我們有 youtube。

Eric:我發現像我們這世代的人,通常要到了三十幾歲才有機會做一些像樣的工作,但像現在的年輕人,接觸新知的方式很快,工具又發達,感覺 20 幾歲就可以做我們 30 幾歲才能做到的事。

映之導演:的確沒錯,以前我們要拿到拍攝的攝影機是不可能的。想要當攝影師,先當二助、三助扛三年的設備再說,到大助才能幫忙換鏡頭,之後可能再跟焦,跟個七八年,才有機會當攝影師,所以很多早期攝影師都是 40 歲左右的大叔了。現在年輕人容易出頭的好處是,有很多前衛想法跟吸睛的好作品出現,壞處是門檻變低,人人都可以自稱攝影師了。

Eric:我可能有點離題想要談別的,如映之剛剛說的那些,因為串流音樂起來了,剛剛他提過的那些歌曲,我發現我都聽過,但卻有許多沒有看過 MV。我覺得有點可惜的是,大概 2000 年以前的歌,畫面跟音樂是可以綁在一起的。但剛剛說到的歌曲,我腦中只有音樂卻沒有畫面,是因為我都沒看過這些 MV。

現在手機點一點,什麼歌都唾手可得,但許多年輕人沒欣賞過以前或現在的 MV,其實真的蠻可惜的。這場對談讓我覺得我真應該把我 Spotify 的歌單拿出來,把 MV 都開來看一遍。

映之導演:以前 MV 少,真的經典就是經典,但現在創作百花齊放,要成為經典得花更多努力才能成為不敗的作品。以前綜藝節目結束後還會有段時間播一小段新歌副歌的 MV,但現今在節目之間幾乎很少看到歌手唱歌了,因為唱片公司不會把預算放在電視上打短版 MV,預算都投入在網路上了。

(編按:所以説,電視上播放 MV 也算是一種時代的眼淚啊。)

Q:看 MV 可以得到什麼啟發嗎?

映之導演:音樂是聽覺、MV是視覺,當兩者結合起來,可以感受到一種特別的體驗,它不僅僅是從劇情得到什麼,而是隨著音樂的起伏,視覺的相輔相成,把歌曲的編曲、抑揚頓挫放大了。像是,有的時候我會要求我的剪接師,把影像中的一個動作對上 bass 進來的音,讓節奏跟影像對上,人的情緒就很容易被音樂與劇情帶動。 好的作品,音樂會讓 MV 更好看,反之亦然,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也是 MV 魅力的所在。

Eric:從觀察者角度出發,MV 像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我喜歡從過去各種影像中,去發掘「以前的樣子」,例如,80 年代台北的建築,以前流行過的穿著、髮型等。像我看優客李林的 MV「認錯」,會看到以前台北車站天橋的樣子(對於以前的我們來說,那天橋多重要啊)。因為台灣史料保存不夠完整,只能從影像片段中(例如,經典 MV),拼湊我們生活的地方以前的模樣。

Q:導演認為如何從MV中觀察流行音樂文化的轉變呢?

映之導演:我覺得流行音樂是一直存在的,風格實在太廣了,我們沒有辦法定義怎麼樣的音樂是流行音樂,但可以知道的是每十年可能會流行不同的樂風,像是:hip hop 在 20年前的台灣可能只占少數(MV來說),但在國外這樣的樂風是一直存在的。我們現在碰觸到的音樂、影像又更豐富多元了,所以我認為沒有哪一種樂風是一直強勢的,應該是照著某個時期世界的變化在走。華人音樂的轉變比較大,以前較多慢歌和情歌,這幾年和其他國家音樂交流更多,在我的專業導演這塊,也能夠嘗試不同創作,MV 表現也更多發展。

反過來說,音樂走向,也會改變當代歌手的形象、造型、行為,因為 MV 其實就是不同面向的集體創作,除了流行音樂的元素之外,還包含了,造型、妝髮、攝影,以上都會包含在MV 中呈現,所以可以透過這些元素來感受時代的變化,所以 MV 對於流行音樂文化非常重要,是把音樂轉變成更立體的形式。

後記

精彩又充實的 MV 對談,不僅在談話中也想起了過去自己好喜歡的幾支 MV 的畫面,也讓同場參與的同事們,一起增加了好多這門博學音樂產業的相關知識。在這場採訪過後,我曾說「編輯其實是個蠻狡猾的工作,可以從僅兩小時的採訪中,吸收受訪者準備好久的功課。」有幸請來專業的映之導演,與讀者分享 MV/導演這條路背後製作的甘苦,也是新知量大增又新鮮有趣的體驗。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引起你的共鳴。仔細想想,為了一部喜歡的 MV 鎖定電視看音樂頻道,真的是一去不復返的回憶呀。每次在 youtube 上回放不同的年代金曲時,留言總有「_ _ _ _年還在聽這首歌的請舉手!」想必許多人都靠影像來重播當年聽歌的感動。所以,在此歡迎讀者在 EO 臉書貼文回覆你喜歡的 MV,跟我們一起分享 2019 年你還在聽哪些歌吧!:)

攝影|Shih Yu Chen(EVERYDAY OBJECT)
場地協力|貳房苑 Living Green
服裝協力|陳映之導演 – 紫色印花襯衫 Ted Baker

看更多EO 90 年代的 OLD BOYS 文章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