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終將逝去的歲月

after_the_rain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我還沒有看過

但對於生命

我們將逝去的不只是青春

而是整個歲月

隨著行銷傳播的推廣,送行者的賣座,人們漸漸地願意正視死亡一事,即使不想面對,也不想迎接。於是生前契約越來越流行,靈骨塔預定也成為熱門業務。人們重新掌握了主權去決定死亡後的呈現,然而你是否已經認真的計畫過此事了?對於我來說,死亡儀式並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大的意義背後是告別,如何向親友告別,向未來夢想以及過去回憶告別,向這個世界告別,最後向自己告別。

我們的生活滿溢著越來越多的創意,就連死亡也不意外。設計網站designboom便舉辦了首度以「死亡」為主題的設計比賽,其中不乏有許多讓我們為之驚嘆的作品,無論是在外觀設計或是內涵意義,都解決了許多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像是紀念與思念。

3-structure-and-mechanism

雨過天晴
after the rain by aya kishi

不管多深的悲痛,總一天會過去,最後我們僅需留下美好的回憶。

設計上在墓碑中嵌入菱鏡,雨下得再大,當太陽露臉,天晴過後就會出現彩虹

而這些美麗的彩虹將因光折射,投射在大地上,留下美好的畫面。

(掃墓時若能看見整片彩虹,著實浪漫)

img_1_1366171612_5d52688918ee2205c7546193c467597c  img_2_1366171612_9b3970af296f99894509776ddd9cd4efimg_4_1366171612_662c68d1d66d37748377fe0bf120e089

點亮生命
emergence by Enzo Pascual, Pierre Rivière

循環,在人與人之間,在自然之間,沒有真正的開始或結束,當然,生命也是如此。

以可分解材料製成棺材,直立的設計,即使在死後,也是自己走進這塊孕育我們的土地

棺材在分解過後能為土壤提供豐沃的養分肥料,而讓設置在頂部的種子能夠發芽生長

同時在還埋進了發電系統,利用植物汗水力發電,供給墓地上的LED使用

生命循環的典範,於是在離開之後,依舊燈輝繚繞。

(環保意識抬頭!)

img_1_1366024090_18fbe3298425492bd4d51a2c9130c5a0 Print

暫時離開
i wish to be rain by Studio PSK, Matter & Fact

形體雖見不著了,但精神與靈魂永在。

將骨灰置入圓筒中,轉動上半部,便會將連結好的氣球充氣致飽滿

而後帶起整個結構,飄至空中,一旦偵測到雨雲,圓筒就會將骨灰粉撒出

而這些骨灰就將伴著即將落下的雨,又再一次的重回大地

(要是下雨天沒撐傘的話….嗯。)

12 5-Memorial-Wall-Daytime 6-Memorial-Wall-Night-Time

家樹
family tree by Loucas Papantoniou, Asta Sadauskaite

不管生前死後,一家人都能夠緊緊相依。

同時結合族譜以及骨灰罈,蜂窩造型的骨灰盒,透過支架讓每一個骨灰盒彼此相連

讓整個家族如葉脈般呈現,就連逝者間的血緣關係都能一併展示

至於盒上的OLED螢幕,除了顯示逝者的簡介,還能透過手機傳送思念至此螢幕上。

(科技來自於人性)

img_1_1366216046_b55af584a17078386d43210635c6e60c img_3_1366216046_7cf01f26adb905b812048ce74ed485fd img_4_1366216046_a6aff7dd3142e6fe82f7af0196a8b2b9

記憶漂流
urn for memorial ceremony on water by Agnes Hegedus

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忘了是日本還是韓國偶像劇,會把骨灰撒向河流或是大海,一直覺得是蠻不錯的做法

將特製的骨灰盒中的蠟燭點上,隨著海風越漂越遠,直到看不見為止

接著船體會跟著骨灰一起溶解到水中,跟點亮生命一樣具有環保概念

(好喜歡漂流教室這部日劇)

這幾個設計都是該比賽的獲勝者,想看更多紀念逝者的創意,請點design for death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