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訪 ]「重新設計生活 10 年的舊家,注入光和空氣的居住動線」——豬羊一家的三層屋

小豬小羊一家最近搬回了他們的「新家」。有趣的是,這個新家並不是全新置產,而是將已伴隨他們度過了 10 個年頭的舊居重新修繕設計而成。這棟樓中樓格局的三層屋,隨著時間推移管線逐漸老化、牆壁因受潮而出現霉斑、冷氣也開始漏水⋯⋯然而,最主要的改造原因,還是為了改善屋內特殊的三層格局,使空間劃分更明確,每個角落都能得到更好地利用,同時,也為即將邁入青春期的小豬小羊,準備屬於他們自己的房間。對他們一家人來說,這次的改造計畫就像是全新生活方式的起點。

改造後 VS 改造前

即便身處社區型住宅中,小豬小羊一家的房子卻擁有相當特別的上、中、下三層格局。踏入家門首先進入挑高的中層,客廳、餐廳、廚房等全家人最主要的交誼場域都在這裡;順著樓梯朝中層的樓中樓而上,上層是爸爸大豬與媽媽大羊的工作室,同時也是小豬小羊的書房;從中層往下,下層除了改造前就有的半戶外室內草坪區,還有一間主臥、兩間次臥,能容納小豬小羊的爵士鼓組、鋼琴等樂器的次客廳,以及一間有泡澡浴缸的浴室。整體而言,居住者動線流暢且空間分區清楚。

不過,在改造之前可完全不是這樣子的,豬羊一家 10 年前剛入住時,上層規劃為小孩房與遊戲室,中層是主臥和大浴室的位置,儘管有客廳,因為廚房、餐廳等都集中在下層,因此,中層經常只是回家後的過渡地帶;而家人最常聚在一起的下層也因為塞入過多功能性變得擁擠。媽媽大羊回憶道:「其實原本的設定是為了讓我可以一邊做菜、一邊兼顧年幼的小豬小羊人身安全,反而使生活動線變得不太合理,好比外出採買的東西還得先費力往下層搬。更可惜的是,因為分區混雜收納很難確實做好,空間裡失去了最重要的『光』和『呼吸感』。」

這個空間滿足了每個人在意的事

真正在中層打造出既有分區、動線又開放的客廳、餐廳、廚房,是最令大豬和大羊期待和雀躍的事。本就挑高的客廳,引入戶外庭院的綠意與陽光後讓人心曠神怡,庭院裡種的植栽,與其說是為了景觀,倒不如說是為了吸引自然中的昆蟲朋友而種,像是院子裡那顆芭樂樹就是兒子小豬的昆蟲觀察站。視線回到屋內,電視前那張苔蘚綠眠豆沙沙發不僅與外頭的綠相得益彰,也很好地成為客廳與餐廳、廚房的分界線,爸爸大豬表示:「我挑沙發的首要條件就是必須『全家人都要能坐上去』,再者,顏色和輪廓簡單不退流行、可靈活組合也很重要。」大羊聽了笑著吐槽:「這張沙發真的很舒服,他常常坐躺在上面睡著就是最好的證明。」

大人們交談之際,小豬小羊正頑皮地繞過沙發追鬧著,順著看過去,沙發後的開放式廚房一覽無遺:大中島、長餐桌、頂天收納櫃、靠窗吧檯⋯⋯這些都依照喜歡烹飪的大羊夢寐以求的方式安排,無論獨自掌廚、亦或全家一同參與的烘焙時光、甚至是邀請家人好友們到家相聚,低阻隔的格局設計皆可因應不同需求,讓客廳、餐廳、廚房成為彼此的腹地。現在的大羊下廚依然習慣眼觀四面,但與孩子年幼時的戰戰兢兢相比,更多的是享受家裡換然一新的視野。

從中層往上,是豬羊一家的工作室/書房

當問到「現在最喜歡家的哪裡?」這個問題時,小豬小羊異口同聲說道:「樓下的浴室!」這個令人意外的答案背後的原因則相當溫馨可愛——豬羊一家到日本旅行時,孩子們最深的記憶點,就是住宿的房間都配有泡澡浴缸,而這個夢想,也終於在「新居」落成後得以實現。

「下層的空間定調上會偏向『隱私』。」大豬大羊口中的隱私,其實更像是一家人真正休息、獨處的意思,除了前面提到的泡澡衛浴室,主臥室和小豬小羊各自的房間都設置於此,還有雙胞胎姊弟(事實上也可以是兄妹)的鋼琴、爵士鼓、吉他等樂器也擺在這,練習時既不會太打擾鄰居,也更適合沉浸在興趣培養的情境。

理想的家,就是能享受共處時刻的地方

家的改變肉眼便能察覺,改造過程裡更令大羊驚喜的,還有感受到孩子們的美感和個人思維亦開始展現,他分享道:「或許是以前收納空間不夠完善,最近我才發現小豬竟然對玩具、玩偶的陳列有許多想法,臥室床頭櫃、上層書房裡收納櫃都變成他發揮的地方,還會定期更換擺設,就像策展一樣。喜歡工藝創作的小羊,原本就喜歡烘焙、縫紉手作這類的事,長大後美感和個性逐漸顯現,像是偏愛素色就很特別,這一點在改造過程中可幫了大忙,客廳的眠豆沙、窗簾選色等都有孩子的建議在裡面。」

對豬羊一家而言,重新設計舊屋除了實際居住便利性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讓家成為全家人都更能享受的空間。大豬十分滿意現在的安排——在上層工作學習、中層分享一日所見、共享美食、一日忙碌後回到下層放鬆休息。家裡的不同角落都有使人產生互動的好理由,也是令人嚮往的生活氛圍。

曾四處奔波只為尋覓更適合的新屋,還好因遍尋未果,動念改造相伴 10 年的舊居,才有了這個讓光、空氣、聲音都能恣意流動的樓中樓三層屋。「現在的家是理想的家嗎?」這個問題似乎顯得多餘,因為繼續住下來對這家人來說,肯定是太好的決定。

攝影|KK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