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訪 ]將木柵老公寓改造為陽台之家:「貫穿客廳與臥房的長型陽台是靈魂,收集了無價的光線與綠意。」

雖然每個人對於「好看」的定義不盡相同,不過就像打分數一樣,對於風格,總有個大多數人都能達成共識的合格門檻。

至於是如何能讓一間原本看上去尚屬 60 分及格的住宅,一路遞進成為一個人人稱羨、近乎 90 分的家?把種種原因切分成天時、地利、人和來仔細端詳的話,或許在這棟文山區屋齡逾 40 年的老公寓裡頭,就能找到一些令人豁然開朗的關鍵。

男主人 Cheyuan 和女主人 Yinru,一個是愛好設計與建築的金融業工作者;一個是在居家美學報章專欄長棲的文字記者,兩人在一場朋友邀約欣賞喜劇表演的場合中認識,發現彼此擁有同樣的幽默點、嚮往著同樣的居家風格,因而造就了現在這個能讓兩人都能感受到生活自在的空間。

這一天下午的造訪,夫妻倆不僅誠摯歡迎,還在餐桌上盡顯熱情,讓這一趟家訪比起工作更像是週末受邀參加了一場友人的喬遷宴。

老屋的結構,新屋的家裝

進到屋子裡首先由夫妻倆領著參觀整個家大致上的空間分配。外頭一個狹長的陽台、一排掛在外牆上的植栽區,以及大廳旁微妙的「神明廳」小室。Yinru 解釋道,這個內嵌式空間過去被設計為傳統家庭擺放神桌、祖先牌位的地方,雖然無法大到自成一個房間,作為儲物區又略顯不足,但加了一道金屬拉門改造過後,放入一台電鋼琴和一個書架轉換成一間練琴室更顯適得其所。家中還有許多和這些傳統格局設定十分反差的,皆是依照兩夫婦喜好而特地在裝潢中加入的建材細節。

由於學生時代的 Yinru 曾在德國和比利時生活過一陣,對於歐洲特有的生活風格尤其感興趣,特別是帶有慵懶愜意氣息的南方元素。所以包括廳房之間走道上頭的拱門、開放式的廚房設計,又或者臥室梳化間的地板磁磚都別有用心地帶入一些南歐傳統建築裡常見的素材。

「當時的設計師從進口瓷磚代理商那找到一批義大利產的 Sannini 陶磚剩料( 這個品牌的陶磚片曾用來修復佛羅倫斯聖母百花教堂的圓頂 )將它鋪做主臥衛浴用的地板。因為喜歡踩在陶磚上感受略有顆粒的質感,因此雖然所用到的面積不大,但我們早已心滿意足了!」

當初與室內設計師做的討論,不光是將原先的四房格局改為三房,把其中一房的空間讓給餐廳和衛浴,在裝潢色系上的訴求也都盡量極簡化。「 把裝潢後的房想作一張白紙,擁有一張乾淨整潔的底,才能容納各種收藏和生活風格而不顯雜亂。 」Cheyuan 說打從一開始兩人就秉持著這樣的想法,決定僅列出生活需求,剩下的則交給專業的設計師來操刀。

向設計師提議想讓整體空間以灰白色系的方式簡單呈現,完工以後就依照兩人各自的喜好,自由添加中意的傢俱和陳列品。木製的傢俱、陽台的綠意和帶有個人收藏的物件,也恰好替灰白色的冷調點綴上恰到好處的生活溫度,尤其是屋內幾處風格鮮明的藝術收藏更成錦上添花。

以獨樹一格的藝術品點綴角落

大門右側挖空的牆面上頭有一只面積和體積都不小的非洲芳族面具。Cheyuan 說那只面具是他和 Yinru 在台北專營非洲藝術的藝廊——小巴廊所相中的藝術品,算算買下它也過了九年。兩人都喜歡它的雕塑風格與立體感,長長的面中比例、大大的面部心型輪廓搭配著圓潤柔和的五官,擺在最顯眼的入口處也一點都不突兀,反倒還有些可愛。

由於工作時常有機會接觸到美學和藝術領域的工作者,Yinru 對於雕塑和畫作背後的含義也頗有興趣。她說畢卡索的立體主義畫風靈感就是源自於非洲面具,從〈亞維儂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中就能看出一些端倪。非洲風格的藝術既原始,又為不少藝術創作的根源,富含最真實、質樸的情感在裡面,從輾轉不同的租屋處一路擁有至今,Yinru 說總算是給它一個最安穩、適切的位置了。

而作為這個家的眼睛 —— 由 2019 年已故的德國工業設計師 Ingo Maurer 所設計的吊燈 Zettel’z,是 Yinru 最喜歡的一樣傢俱。

數十張透光的和紙上寫著各國語言的字句,或詼諧或文藝,最有趣的還屬安裝的過程。「 挾著和紙的吊線全部都可以自己安插,有一種自己也參與了這盞燈的設計的感覺,不過這一步就是由 Cheyuan 來處理了,反正他本來就熱衷花藝(笑)。」

自己動手完成一盞燈不但有趣,甚至可以充滿意義。前陣子闊別五年的德國朋友到訪,Yinru 就邀請友人在其中一張空白的和紙片中隨意寫留下一些話,而那短短幾行德文代表著久別重逢卻依舊如初的喜悅,文字下方所附註的德國地址,也是對下回交換主客身份的期待。

將家中配色和設計本就不衝突的軟裝,擺在一塊成定調之外,透過融入不同時空不同地域的一些「特色美學」,這個空間就不只是好看,更多了一些記憶點。

植栽之於生活的必要

而和一般希望將陽台納入成為室內空間的屋主不同,兩人選擇保留狹長的陽台空間以及特別規劃了內玄關,作為由外而內的空間轉場。即便入住這個家才四個多月,掛在牆外的一整排植栽區就已經被各式各樣的植物佔滿了。

除了一株油橄欖、一盆龍舌蘭和一些多肉植物是從上一處住所轉移過來的,其餘空間在一入住就被喜歡園藝的 Cheyuan 安排上了新夥伴,其中就有不少台灣的原生種植物。

「 像是狗花椒、九尖艾草、花蓮澤蘭這類枝葉形貌秀氣的花草, Cheyuan 就會偶爾修剪下來插在家裡的花瓶當作裝飾,而我喜歡料理,為此也在陽台上種了薄荷、百里香、巴西里、鼠尾草這些可觀賞又能入菜的香料植物。」

兩人還因為太喜歡種植物,有一回隨手就把沒吃完的三星蔥種到土裡,沒想到在那之後就再也沒在超市買過蔥;而後也時常把沒吃完的菜根留著、埋到土裡,看著這些植物日日茁壯就成了一種日常中的驚喜。

Yinru 說自從在這個家體驗到慢生活該有的樣子後,曾經在研究所時期每天通勤到對文山區產生厭倦的她,開始對木柵產生了一個新的印象。

雖然不像以往居住的地區那樣繁華便利,但想想每天下班回到家就能感受到工作和生活有所區隔,也就逐漸習慣這樣的生活步調。完備的戶外空間讓人更貼近自然,也能隨心所欲享受園藝的樂趣和在家料理的生活。早晨上班前的空檔,Cheyuan 會為陽台的植物澆水;夜晚偶有閒情逸致則與 Yinru 一起修剪枝葉、抓抓蟲子。即便木柵的天氣時常變化無常、陰雨居多,但睜眼就能看見一片生氣盎然綠園道,心情也得以撥雲見日。

料理和品嚐即是生與活的源頭

在屋內參訪了一圈之後隨即回到客廳,夫妻兩人早早就準備好一桌子的絕佳料理。豐富的菜色讓人無從下手,光用看得就錯以為自己踏進一間歐洲餐館。

從陽台一路延展至採光充足的大廳,地板皆以淺灰色的義大利馬貝塗料一色接起,而擺在客廳中心的一張 CH337 原木餐桌,是來自丹麥品牌 Carl Hansen & Søn 於 1962 年設計出的經典之作。

在品嚐著桌上佳餚的同時,Yinru 說因為餐桌旁就是書牆,除了用餐,她也常在這裡看書,語畢轉身就從書架上取下一本厚厚的精裝食譜,本就對料理特別投入的她說近期實驗的菜色大多來自於這本《全法國最好吃的書》,以及九星名廚 Alain Ducasse 的家常菜食譜。除了特別鍾情於歐陸菜與葡萄酒之間的搭配以及日本酒與台菜的組合之外,從認識食材到烹調手法背後的淵源和歷史,也能透過這些書去了解。

「 在料理的過程中可以發揮一些創意同時獲益良多,但又能淨空腦袋獲得療癒,這是料理之所以這麼讓我著迷的最大原因。」

起初是因為工作需要大量累積各式各樣與生活美學相關的資訊,但在吸取的過程中,Yinru 也逐漸將研究各國食材、烹飪方式和品酒都轉為興趣。相比過去的住處,現在擁有更理想的廚房設備之後,更能將書中那些她嘗試的菜色都一一實現,當然,還包含中島旁那一台電子恆溫儲酒櫃。

日常中悄然遞增的鬆弛感

Cheyuan 說 Yinru 最喜歡佔地為王,尤其在家中寫稿的時候總是像個游牧者,雖然兩人各自有張工作桌,實際上她總會不由自主地遷徙到餐桌上,試圖透過咀嚼來找尋靈感。如果晚上順利完稿,她就會一個人來中島這裡喝做點酒餚、喝杯葡萄酒把思緒清空;靈感枯竭的時候摸一摸餐桌上的木頭的紋路,也能撫平一些焦躁的情緒。

閒暇時候的夫妻倆,不是待在大廳各取所需,就是一起出沒在陽台打理花草植栽。天氣若好,可以沈浸在陽光穿過植物灑在牆面與地板的光影裡;天氣不好,就關上大門、點亮吊燈,攤在客廳的懶骨頭上,享受與世隔絕的鬆弛感。

如今這個家既如 Cheyuan 所願,成為一個容納得了屋主喜好的地方又與兩人的性格相映成趣;又如 Yinru 所說,住在這裡則是既平衡身心,也讓彼此的關係更緊密了。

攝影|Sally Weng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