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O專訪 ] 「三十年磨一箭,黃子佼磨的是他獨有的個人特質與靈魂,從出書、唱片、主持、創作到演員,他的專業來自於對每項工作都認真看待,且滿懷熱情」- 黃子佼的工作哲學

本文選自 《EVERYDAY OBJECT Vol.3 工作學》

小時候坐在電視機前,轉著五花八門的電視節目,總會被幾個聲音獨特的主持人吸引,停下切換頻道的遙控器,聽著他們妙語如珠配上生動表情,就能讓童年歲月的晚上變得開心不已,更是隔天與同學的談天話題。

從電視綜藝節目的全盛時期,走到網路媒體當道的新時代,不僅觀眾視聽習慣改變,新生代主持人更是一個接一個來襲,不變的是,總有些面孔堅守崗位,穿梭於大大小小的節目與記者會,更是三金典禮御用主持,用我們記憶裡最熟悉的聲音,陪伴大家度過影視世代每一次的經典與更新,而黃子佼即是這樣的一個存在。

這天下午,與黃子佼相約在節目收工後的傍晚時刻,不得不說,採訪前的心情是緊張的,走進梳化間,看見他拿著訪綱來回確認著,不禁讓人想起,台上那些精彩的主持以及自然的互動,都來自於背後累積的功夫夠紮實。放下手中的稿件,黃子佼親切地開始了這次的談話。

黃子佼的機智、幽默與親切,快速地撫平了不斷波動的情緒,聽他說話,就像在聽故事一樣,淡淡的語氣裡有精彩,生動的表情訴說著他對生活與工作的熱情。「我十歲就想當明星了,小時候看小燕姐、陶大偉叔叔、張姐(張艾嘉 )的節目備受感動,崇拜著可以帶給大家這麼多歡笑的他們。」16歲的我們,可能還迷惘著,黃子佼卻在這時已確立夢想。不過在正式踏入演藝圈前,他也曾像是在《自立早報》擔任挨家挨戶推銷報紙的工讀生,只為了多賺一些零用錢,也曾在暑假時,到教科書大本營-東方書局的倉庫搬著一車車的參考書,邊抓緊時間排練脫口秀,他笑著說當時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去做這些事,長大後卻成為珍貴的青春歷程,看似性質迥異的工作,卻也與自己的喜好呼應著,現在的他,仍是紙本刊物與報章的信徒。

十年磨一箭,黃子佼磨的是他獨有的個人特質與靈魂,從出書、唱片、主持、創作到演員,入行的三十餘載,他的專業來自於對每項工作都認真看待,且滿懷熱情,到了現在,已逐漸來到一個擁有選擇權的年紀,他學會不再勉強自己,而是透過嘗試與實驗,來驗證腦袋中的想法不只是天馬行空。「像出唱片這件事,我不想去做所謂很『潮』的作品,因為我不會、也不屬於我的年代,但就得面對市場的考驗,以及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認同,我們埋下的巧思有人發現了,也許還有些尚未被發現,而過程中的心得都是無價的。」黃子佼接著說,人都會犯錯,要知道如何檢討和重新站起來,當你思考的越多,就越可能觸發另一個領域的熱情,進而找到人生的意義,到最後會發現,即使做選擇需要勇氣,但做一件不勉強自己的事,會比較快樂,從中得到的心得更是無法被複製的。

憶起入行的這些年來,一切都不容易,「做為藝人,別人眼中的你是不是真實的自己?」在任何事情都可能被討論、被誤會的情況下,要如何挺過這一切,朝著目標邁進,「熬下去」成了演藝圈的基本習題,他也談言,直到現在仍不覺得自己成熟到可以應付所有的困擾,「不管檯面上或檯面下,我們都是正常人,只能盡量用生活去平衡情緒與壓力,不開心的時候,要怎麼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去轉移痛感,然後快速地走出來」。

卸下資深藝人的身份與標籤,黃子佼是位努力的生活家,照顧植物與逛覽藝術家創作,成為他情緒的避風港,更是忙碌生活的平衡點,在大大小小的展覽場域,時常能看見他的身影,一直以來都相當關注台灣藝文領域的他說著,台灣的創作能量很強大,只要悉心觀察,就會發現驚喜,只怕自己不願意去編織這個網絡而已。

對於藝術領域的探索,不僅止於興趣的培養,也是在梳理自己喜愛的風格,更關乎著工作時的美感展現,他謙虛地說著自己不是專家,只是好奇心比較強。「我們做這行的,需要更多的與眾不同,甚至帶點大膽、前衛與瘋狂,如果沒有自己的風格和想法,很容易就被看膩,而美學的累積便是決勝要素。」黃子佼道著,美感是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管觀眾有沒有看見,都能慢慢發現你的風格有無獨到之處,這也是他深愛「思考」的原因,與其怨天尤人,不如花時間讓自己的作品更加特別,留下深刻的印象。

聽了精彩的歷程與心境轉變,我們好奇問道,若有機會回到最初,還會選擇踏入演藝圈嗎?「在幾年前寫書時也曾想過這個問題,畢竟入行的這些年接觸過的企業家相當多元,若有機會嘗試不同領域的挑戰,何不也是件有趣的事情?」演藝圈就像煙火一樣,有時候表演所留下的效益是很速食的,傳承成了一件困難的事,但他願意用自身的資源與人脈,去支持與推動值得被看見的台灣力量,這也讓他快樂許多。

在這三十多年來,黃子佼在演藝圈的地位早已無可取代,走過漫漫長路,他以「在平衡中繼續點燃野火」一句話為現階段的工作寫下註解,看似危險的野火,卻又充滿熱情,正如同人生會遇到的許多事都是如此一體兩面,他用好奇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多元,也在其中挖掘到不同的自己,這樣的黃子佼,還未完待續著。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