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訪 ]「廚房、客廳、書房與花園都在同一開放空間」全都通透融合,才有更多對話的可能:旅行作家猫力與電影導演誌騰的家

訪談前幾天,還翻著作家猫力在社群上的旅遊記事,透過她的照片,用想像遊歷那些從未去過的城市。不過,這次要與猫力聊的並非旅行,也非地球另一端的奇景,而是這段回歸家庭的日子裡,她與先生誌騰一同構築出的家的狀態。

相約在風和日麗的早晨,穿過車庫、遇見如玻璃屋般的住宅入口,天井讓位於一樓的四十年老宅充分獲得光照,陽光不客氣地撒落,擺脫了採光不佳的缺點。

本文擷取自EO 年刊 Vol.4 – 關於家 THE EVERYDAY OBJECT BOOK OF HOME

一踏入屋內,迎接我們的是玄關架上滿載的植栽,在悉心照料下各展活力姿態。「 比起過去總在不同的城市享受文化,現在的我從旅行生活回歸家庭,心靈上獲得的其實比想像中來得多。」在時間流轉間,猫力與誌騰一同打理家中,相較於旅途中不斷遇見新觀點,待在家裡的日子,反倒像在編織生活記憶,他們將過往積累的經驗運用於家中擺設;而兩人長時間培養出的多元興趣,更在各個角落有跡可循。

家的樣貌,來自生活細節的指引

屋內色系以灰色與木頭色為基調,擺設則充斥各式風格,一部分來自猫力豐富的旅遊經歷與收穫,一部分則來自兩人不設限的興趣與愛好。有排放成牆的書、現代與古典樂器、帶入宇宙觀的畫作、柔軟可愛的絨毛娃娃,雖然才入住一年多,就已有了東西擺不下的困擾。「我們好像無法阻止家中東西變多,那就把它們都照顧好,堆起來也是一種風格。」誌騰如此說著,猫力則表示會定期和朋友舉辦二手市集,將暫時用不到的愛物整理出來,讓喜歡的人接手,「可能我已經過了會捨不得的階段,與其放在儲藏間,不如讓這些美好的收藏多與人們接觸。」

仔細端詳,發現不少與靈性相關的物件,像是水晶、佛像與書籍,撇除信仰緣故,兩人更傾向用美學概念來佈置。「 我小時候就很喜歡礦石,但對當時的我來說就是漂亮的石頭,最近一年開始接觸水晶課程,才發現它們背後深厚的意義。」正因如此,猫力深信事情都有一定的道理,「 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有時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最真實,反而感受與情感才是。」將這個想法帶入創作與生活,用心感受,就能獲得不同見解。

「 以前都是一個行李箱就出門,房子對過去的我來說像是過客,不太能理解長時間住在同個的地方的心情是什麼,但這裡我第一個親手打造的家,所以在最一開始什麼風格都想試試看。」兩人在挑選家具時,喜歡保留文化背景的根基,傾向中式風格、胡桃木材質的餐桌與餐椅。在誌騰的觀點裡,在安排居家擺設上,若不精心,長期下來會膩,因此偏愛風格不強烈,但真正留心時,又能欣賞它的美的風格。

用想像力編寫空間的可能性

說起這個家的格局,其實不能以既定思路來定義,在幾乎沒有隔間的情況下,空間變得通透,動線少了該怎麼走的標準答案,彷彿是座埋著寶藏的洞穴,你永遠不會知道繼續往前走會發現多少驚喜。誌騰說著,這裡是他從小居住的老家,他用熟悉的記憶重組空間格局,像是餐桌的位置,以前是作為主臥;櫥櫃旁的冰箱,最早是間廁所,即使沒有室內設計背景,誌騰憑藉他在電影導演與攝影累積的專業能力,運用特有的眼光與想像力,思量空間變化的可能性。

一旁的猫力興奮地表示,她曾上過一門人類圖的課程,課堂中分析每個人適合居住的地方,「 誌騰屬於洞穴型,家中不用有太多隔間,就像他很堅持開放的空間才有更多對話的可能,於是我們把格局打通、變得開放;我則適合住在兩種自然地的交界處,剛好房子的後面就是山,可以說是巧合,也能說我們沒有違背人類圖給我們的訊息!」

雨天沒有光,那就用燈打出太陽

談及家中最喜歡的位置,猫力接連給了好幾個答案,像是玄關植物區、讓她可隨興坐下閱讀的書牆前階梯,浴室更是喜愛泡澡的她無法割捨的安全區。誌騰則是地下室的榻榻米,可以整個人躺臥在懶骨頭上、望向天井,還有廚房牆上的一扇小窗,日光透過水紋玻璃,有著油畫般的風景。

隨著猫力與誌騰的腳步與話語,我們在屋內穿梭了好幾回,從一樓坐擁的大面採光,走向地下室的幽暗寧靜;望向沙發旁的小階梯,連通著書牆與客廳,也讓人想像他們與家人朋友在這相聚的情景,有的人躺在沙發上,有的則席地而坐,隨興自由。

正當我還在思量是否還有沒好好探索的區域,誌騰在一旁打起了透著夕陽光暈的燈。「 陳設家中就像在插花一樣,要考慮線條協調性,但要和硬裝搏鬥太費力氣,有時候突然想做點改變,我會試著從燈的光感開始。」燈是改變空間氛圍最快的方式,也是誌騰搜集標的之一,要說這個家是由燈推砌而成的,一點也不為過。「他除了做導演、編劇、攝影,燈光其實是他最早接觸到的工作項目,和他認識後,我才知道一個家原來可以有這麼多的燈。」猫力說著,自己是一個非常需要陽光的人,當天氣不好時,家中採光也跟著變差,這時誌騰會用燈打一顆太陽給猫力,舒緩她因天氣受到影響的心情。

沒有過多的言語,直接用行動做出改變,是誌騰與猫力之間浪漫的默契,無論是旅行或生活,他們在相伴的日子裡,找到了最適合他們的家,也讓這個家,乘載著他們的天馬行空與才華前行。

攝影 / See Yu Chen

文章擷取自 EO 年刊 Vol.4《關於家》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