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o導演 劉耕名 的家 – 學習與「經典設計」一同生活,讓美落實在每個角落

eo5th-mag-home-of-bito-01

八月天的炙熱午後,拜訪了 Bito 導演劉耕名,這已經是我的編輯生涯第四次採訪他了,本次要從最貼身的「居家角度」,了解這位創意人的生活哲學。透過 Eric 友誼情商,讓耕名的新居第一次在媒體前曝光,我們驚訝地發現原來台北市中心的重點商圈,走上老舊樓梯,也存在著這別有洞天的公寓美屋。

本文擷取自 EO特刊《有意義的生活風格》

陽光、綠意、無所不在的 Design

去年中,工作與家庭最繁忙之際,耕名與太太 Joanne 一口氣搬了兩個房子,不但辦公室全員大遷徙,耕名也從住了五年的眷村老宅,搬至師大商圈的暖意小房。光用「眼花撩亂」四個字,好像還不足以形容那種在他們家看到四處擺放的大小設計名物的興奮之情。

跟辦公室一樣的是,耕名善用海報改變空間氛圍,和熱愛收藏經典設計的心,只是家中的藏品們,多了一點溫潤質樸的調性。對他來說,家是心靈的歸屬,在氛圍營造上需要多一點感性,於是多了點木頭、多了點陶器、多了一點民藝品和織物,他用天然材質的製品來增添自然舒服的感受,傳遞屬於家的味道。

eo5th-mag-home-of-bito-03
Kiss bye window 是家中耕名最喜歡的角落,上班前都在這裡跟太太、兒子道別。

「這間房子的前屋主正巧是位加拿大人,跟我有點美式的生活習慣很接近,像是我們都愛植物,所以落地窗旁的位置本來就是道植生牆,我便把以前養的花草移過來。」因此可以看到幾乎佔據耕名家整個正立面的玻璃窗,除了讓陽光毫不客氣的大把灑落,也把街邊行道樹的搖曳綠意延伸至家中,與屋中植栽連成一片不間斷的油綠風景。

耕名說到,新房雖小但格局開闊,搬進來前只加了一點為了置物用的層櫃木作。回想起旅居美國的時光,「住在城中的老公寓中,得把空間充分利用,將超大桌子分成很多 station,吃喝拉撒睡與工作全在上面完成,所以一個家庭的大桌很重要,它是我們家主要的活動中心,而我從天母眷村老宅搬來師大後,這個小 size 的家,讓我有點回到在紐約那段 hipster 青春歲月的感覺。」

收藏多了一個難以抗拒的理由

除了原本大大小小的 Eames Design(躺椅 Lounge Chair、ESU 櫥櫃),耕名在搬新家時,選擇了許多北歐品牌的小家飾,以及 Mid century modern(中世紀現代風格)的傢俱,「這些設計的共通點,就是比較多木頭材質與圓角設計。」讓家中多增添一點溫潤感,也讓小孩從小就見識好的東西,知道何謂經典設計。

在有了兒子小球之後,耕名的設計收藏又加了一個全新選項:兒童傢俱。「我把家裡放入很多兒童設計家具,除了滿足收藏慾外(笑),也是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在好看的環境中成長,希望他在長大一點之後,會發現家裡是小小的 Design Museum。」耕名長年從跳蚤市場尋覓來的小玩意兒中有許多木製的動物玩具,不但過去曾在拍片時當作道具使用,現在更成為小球的好玩伴「在以前還沒有電視、ipod 前,小孩也是玩這些東西,我想這是萬年不變的。」

說起十幾年來的嗜好,耕名不諱言地說:「『玩物』這件事,不但滿足物慾,學習設計史,也創造了美麗的生活光景,很多物件都是慢慢收集而來的,有自己的故事跟回憶。但老家具也需要陪伴跟相處,保養擦拭、修理跟照顧。」笑說自己已經沒有時間和餘裕再四處集物了。

所謂成就好宅,就是陽光跟品味

在台北生活本就不易,這次來到耕名家,更能體會到現今人們口中的「豪宅」,其實只是被高級建材包覆的大樓及難以親近的公設。「當 luxury 變成只用材質鋪張很可惜,好的生活品質應該是由好的空間規劃為本,有個人風格的軟件為輔,讓每個來作客的人一進到屋內就有流動、通透的感覺,並且讀得出主人個性,那才是所謂的『家』。」

問起耕名及 Joanne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這個家的話,他們說,這裡就像是一個有很多氧氣的空間,有綠意有陽光,除了帶兒子出門放電外,更希望能夠把時間都留給家裡。週末時,聽聽放鬆的 Chet Baker,看著早晨射進屋裡的光斑,所謂幸福,就是這等樣貌吧。

eo5th-mag-home-of-bito-04
《Eames:Beautiful Details》:耕名推薦書籍,自從看過 Eames 展覽後,就此迷上這對設計師夫婦,書籍裡介紹了 Eames 的傢俱、影片、攝影等各種創作。
eo5th-mag-home-of-bito-05
隨年紀增長、閱歷豐富後,喜歡的物件跟風格也會轉變,耕名從紐約挖來的 Lisa Larson 動物陶偶,是今年才加入的家庭成員。
eo5th-mag-home-of-bito-06
最喜歡的海報,當然要放在家中欣賞!對耕名來說,長年搜集海報的好處,是能用經典、不過時的平面設計來填充家中色彩。
eo5th-mag-home-of-bito-07
飯廳掛上美國設計師 David Klein 的 TWA NEW YORK 原版海報,用色塊拼出時代廣場的樣貌。提及影響耕名至深的美國文化,他說:「紐約已經是我的 DNA 了。」
eo5th-mag-home-of-bito-08

劉耕名 Keng Ming Liu

畢業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VA),攻讀電腦藝術,於紐約旅居超過十年。2013 年成立影像製作公司「Bito」, 現任導演與創意總監。Bito 服務項目橫跨電影、電視、廣告、音樂錄影帶、品牌形象、平面設計、插畫等各項領域。


編輯|Chia Nung
攝影|Shih Yu

EO特刊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