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木下孝浩聊編輯 -【UNIQLO】閱讀美好生活座談會摘錄

UNIQLO於2019秋冬推出《LifeWear》雜誌創刊號,雜誌中展現LifeWear精神—讓所有人的生活更加美好而設計的服裝。此本門市免費索取雜誌由前 POPEYE 總編輯同時也是迅銷集團創意總監木下孝浩(Takahiro Kinoshita)擔任總編輯,負責操刀此本極具世界觀的雜誌。

以下為 UNIQLO閱讀美好生活座談會 談話重點:

  • 這個封面很特別, 選擇藝術家的這個作品有任何特別的用意或故事嗎?

很少有雜誌會紅是因為封面引起大家話題,本次的封面編輯部花了很多時間也進行了很多討論,在討論初期,我們也有想過要用照片的形式來呈現,但是後來討論覺得這樣的作法太接近型錄,無法呈現出《LifeWear》Magazine想要呈現的概念,所以後來經過討論後,想要用比較抽象、插畫的方式來呈現大家的生活。

  • 在雜誌裡我們看到許多人物的故事, 有名人也有素人, 這些人物是用甚麼樣的基準來挑選的呢?

針對《LifeWear》Magazine我們挑選了很多很懂生活的人一同參與,對我來說,做雜誌的禁忌是總編輯選擇了自己沒有興趣的人出現在雜誌上,如果只單純考慮影響力比較容易讓調性走偏,所以本次無論是職業或是內涵上,都是挑選我很欣賞他們生活風格的人來參與本次雜誌的採訪對象,我覺得目前要找到100%符合UNIQLO LifeWear精神的人比較困難,但是會找生活風格較為接近的人一同參與。

專欄作家 劉維公 與 迅銷集團全球高級執行副總裁全球創意實驗室東京創意總監-木下孝浩
  • 紙本雜誌不賺錢的情況下為什麼想要做這本雜誌?

目前這本《LifeWear》Magazine的印刷量已經達到100萬本,也在業界掀起了一些討論與話題。在數位時代來臨的狀況下,我們不否定數位的內容,但是我在做這本雜誌的時候希望是可以保留可以保存的東西。可能也是因為長期保存做雜誌的經驗,我覺得經過翻閱閱讀的感觸和看數位內容的感覺還是很不一樣的。像上週我在影集上有看到比爾蓋茲的紀錄片,也讓我看到像這樣的資訊天才也都是從紙本上獲取知識的,所以紙本的魅力與影響力還是存在的

  • 有沒有哪一篇是你最喜歡的?或是你印象最深刻的? 過程中有沒有有趣的故事可以跟我們分享

我們對於費德勒的採訪與討論是我們印象非常深刻的。除了在封底的照片討論外,我們為了完成這本雜誌,團隊特別飛到瑞士的蘇黎士來專訪費德勒,他是一個非常紳士的人,一點架子都沒有。然後其中我們有問到一題是他是否有什麼喜好或是收藏,大家一開始以為會是手錶之類很帥的東西,但是他回答我們他在收集貝殼和樹枝,這真的很帥。以後有人問我,我也要說我在收集貝殼。

  • 創刊號的主題是”源自功能的美學” 這也是這季秋冬的設計主題,LWM是怎麼來演繹這個概念? 如何具體地呈現? 

”源自功能的美學”也是今年UNIQLO秋冬很重要的主題概念,主要是運用設計師與建築師裡面提煉的概念,去加強機能與功能概念。我們這一次會著重推這個概念,以後也會以這個概念為基調,把事物加上一些機能去詮釋。相信台灣的大家對於日本的文化也是非常了解,其中我們這次拜訪柳宗理工作室的專題,就是詮釋”形隨機能:源自功能的美學”概念很好的代表之一。

  • 平常如何從日常生活中尋找靈感?或是享受時尚帶給你的樂趣?

我的生活與時尚其實沒有什麼好說的,我的生活很簡單,我喜歡被規定好的事情,就是比較制式化一些。我20幾歲的時候, 也關注流行趨勢,當有名牌的產品上市,都會買、會去關注,我還蠻年少輕狂的,當時的頭髮也很潮。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了解自己喜歡什麼,所以平時喜歡條紋的襯衫,而冬天喜歡穿棉質的大衣,時尚品味變得更加舒服貼身。就比如我今天坐的椅子是北歐櫥窗的,坐著就很舒服,當喜歡的東西有一兩樣在生活中,就感覺生活很自在。突然想到另外一件事情,有一個30歲出頭,來自紐約的設計師Tom Brown他非常喜歡穿灰色的西裝,因為他覺得男人穿制式的服裝是最帥氣的,他對我的影響很深。

  • 為什麼會決定從雜誌編輯的工作轉換到UNIQLO?

我覺得雜誌編輯是值得尊敬、美好的職業。國中時我就看《POPEYE》的雜誌,我很喜歡,長大之後也非常幸運當上了這本雜誌的主編,時間長達6年。可以很年輕的時候就進入的雜誌工作,是一種美夢成真的感覺,不過在一個地方待很久,也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後來決定讓年輕人去做吧,其實也許這樣也是件好事。在辭去這一份工作後,想去其他的領域看看,而在當時也很碰巧了有了這一個機會,遇見了UNIQLO的社長,所以後來就加入UNIQLO,有了這樣的機會。

  • 請用一句話形容你理想中的LifeWear?

這一題真的很難回答,我覺得衣服是不能給人帶來壓力的,因為服裝是讓生活更豐富的配角,主角還是人,這個也是的LifeWear想要帶給大家的精神。

  • 你在製作雜誌的時候有遇到甚麼困難的部分嗎?

每一個步驟都很困難,但對我來說製作雜誌不是在我的工作的範疇裡頭,是我的生活,因為我24小時都在想怎麼做雜誌,把它當做生活,想法會比較不一樣。

  • 從POPEYE到LIFEWEAR,之前做編輯的經驗有沒有影響到《LifeWear》Magazine?

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設定目標消費族群,其他的雜誌都會針對消費族群設計內容,但寫一本雜誌我希望把大門打更開,讓更多人看到。我呈現的是大眾文化,所以讓大家都可以看到。

  • 請問在做雜誌的時候有自己個人的主張,你怎麼去找到那個平衡點?

我覺得做決定的時候,人多口雜,所以要以少數人來做決定。我喜歡一個人做事,但如果我不在,就沒人理解我,所以喜歡少數人的團隊,可以知道我的方向。

  • 從POPEYE轉到LIFEWEAR Magazine的企劃原點有什麼不一樣嗎?

其實在主題創意發想、做事方式上並沒有改變 ,那我們這次是讓大家知道LifeWear的哲學,所以我們團隊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讓大家知道LifeWear,大方向和《Popeye》世代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 你是台灣所有cityboy永遠的偶像。想請問你是真的不用智慧型手機嗎?平常選擇知識的時候,知識獲取渠道級運用方式?

比較殘念,加入uq以後公司就配給我一支智慧型手機。像是剛剛所說,我沒有否定數位時代,每個人有自己吸收的方式,我就是從信得過的人的口中,去瞭解事件,去瞭解這個知識。

  • 對於年輕人,未來的編輯有什麼建議?或者是最近你喜歡的作家是什麼樣的人?

我最近做雜誌時比較在意的是大家對於企業主導的雜誌,會認為是商業置入,但我意外發現有些雜誌並沒有這樣。比如有一法國集團的雜誌,是做有關於環保的題材,有一本法國旅遊集團的雜誌是有收錄環遊世界各個角落的文章,內容很有深度,很純粹。我的前輩有給我建議,不要開會。因為當人一多,我們就想要開會。但若是重要的事情建議一對一說,一對一整理資訊,主編能夠自己決定就自己下決定。我們的團隊儘量是以少人的方式去執行,未來也會持續努力,目標一年推出2本雜誌,謝謝大家!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