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倫敦學設計:我如何申請上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EVERYDAY OBJECT 實習生 Huting 的經驗分享

Huting 為今年 EVERYDAY OBJECT 的暑期實習生之一。在結束實習過程後,她即將啟程到倫敦,這個世界上最令人興奮的都市之一,開始她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Royal College of Art ( 簡稱 RCA )的求學過程。

熟悉藝術設計界的讀者應該都知道,RCA 是這個世界上最頂尖的設計學院之一。2015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首次發表藝術與設計學院排名,RCA即評選為全球第一的藝術設計學府,畢業校友更不乏重量級人物,包含英國現代主義雕塑家Henry Moore、多才多藝的英國版畫家與攝影師David Hockney和 Dyson吸塵器的發明家James Dyson,異形金獎導演 Ridley Scoot。(據說還有飾演石內卜的英國實力派演員 Alan Rickman)

11417300_374724339392827_1583189360_n

身為一個非相關科系的錄取者,我們也很好奇她是如何成功的轉換跑道,把握了這次的機會,請她來跟所有讀者分享,她是如何成功申請上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如果有志申請RCA的讀者,應該把握哪些關鍵要素?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也歡迎大家來信 EVERYDAY OBJECT ,我們會將您的訊息轉交。

非相關科系的背景

我大學主修的是計量金融科系,四年裡積極參與課業以外的活動,慢慢找到自己所喜歡與熱愛的領域– 設計與藝術。當然,在這轉換的過程中自然是充滿了不少的挫敗與失望,每次也只好再次鼓起勇氣繼續朝未知去探險。

對於我這個想要來參一腳的『外行人』來說,如果想要從不同領域想跨入另一個領域時,心態上一定要尊重所謂的『術業有專攻』,別急著抱怨為何外面的世界好像都不給你機會轉換跑道,要想辦法充實自己的內在能力,並且持續堅持下去。

CIdMVyrWIAE-tal.jpg_large

服務設計(Service Design)

我即將前往 RCA 就讀的服務設計是相當新的領域,在RCA也是近幾年才創立的新系所,特別是網路世界逐漸滲透到日常生活中之際,有形的產品越來越容易進而轉變成無形的服務體驗。例如以往當我們出門需要代步工具,我們會先選擇直接買一台車,但除了直接買車之外,其實我們也可以選擇買『一趟移動的體驗』,例如一趟計程車、UBER或Youbike。

而這個轉變比起原先的產品多了更多時間、空間與人、物的相互關係,而這個關係與過程是需要去設計的。我自己大概是被這種處理迷人的複雜關係圖到妥善地設計出完美故事的過程,完全愛上!

大學畢業後我也曾懷疑自己的選擇,尤其看著身邊的朋友一個個往財金研究所或投資銀行邁入人生下一階段時,跟家人說想出國念服務設計。現在回想起來,了解自己所嚮往與熱情的領域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用在後續會用到的申請文件: Statement of Purpose (SOP):

Statement of Purpose 要點 (俗稱 讀書計畫)

》將自己的目標與對此領域的基礎知識充分掌握,大四開始慢慢接觸服務設計相關論文和書籍。

》整理相關書籍論文的觀念在一本小本子裡不用多,但至少經典著作要看過,平時可以慢慢累積,到最後在寫SOP時是重要的靈感來源。

》多看雜誌或該系所教授發表過的文章或演講不用侷限非設計雜誌不可,像Harvard Business Review也常提及最新的設計與商業時事,日本的AXIS因為有英文翻譯,少了語言屏障也很不錯看。

》最好是自己寫再請別人修改潤稿,讓文章更易讀些,自己寫過的東西,後續準備面試也輕鬆些,因為會問很多SOP裡的問題。

後來面試時,確實被問許多SOP上所提到的想法和動機,所以很肯定的一件事情是,教授真的會在面試前仔細端詳過大家的文件,而且SOP是我在此次申請過程中,為自己非設計背景而跨入服務設計領域加最多分的項目。

申請過程與作品集

這是去年的申請流程時間表,每一項時間死線( dead line 期限之意 )都很精準,沒有提早或延後,Service Design的申請過程完全走電子化流程,沒有任何paper work。以及在這過程中,就算外面有多少懷疑自己的聲音( 例如代辦,或是所謂的專家 ),一定要相信自己,堅持己見!

如果連你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那你拿什麼說服學校。

雖然SOP字數限制500字,但後來破千超標好像也沒有關係,只要將自己想法完善的表達,我的大綱大略是一開始以財金系擁有的特質與專長如何和服務設計做連結為開頭,接下來交代自己曾做過的事情以證明自己對服務設計的熱情,說明自己觀察到的社會現象與服務設計可以介入的切入點,最後未來進去後想怎麼樣規劃這兩年與畢業後計劃。

作品集的準備,我按照學校提供的以下guidelines來挑要放的素材,如下:

excellence in your current expertise, study area or professional activity.

大學曾經修過一堂課類似財務金融創新,當時有一起和同學合作project,套用藝術品拍賣會的模式,利用志工服務時數拍賣一頓名人晚餐,改變跨世代交流的鴻溝。

evidence of your interest or ability in service design and associated fields.

提供自己做過的service design project,並且附上影片與服務流程圖,說明自己在跑專案中的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來展現自己非本科系的背景但對服務設計有熱忱,主要也順帶說明project的內容是關於解決社會環境問題,也同時是未來在RCA想著手的方向,加以說服。

samples of your creative abilities or relevant personal interests.

提供大學四年裡自己的作品,以及籌辦過校園TEDxEvent的視覺設計與舞台設計,教授面試有問到這的設計理念和最後的成效,因為 TEDx 是國際知名的NGO,所以有被格外提問。建議大家也可多參與這種國際知名的非營利組織活動,對於經歷上絕對是一大加分,學校也較容易理解你的工作內容。

479747_477119152358666_1173047341_n

格式規定嚴謹,最多上傳20個project到線上平台,每項project最多用6張圖片亦或影片輔助說明,說明文不得超過100字,影片則限制5分鐘,不像其他學校能提供一整本作品集。當時自己的解讀是:學校想看的是內容的本質,其他太多餘的包裝並不是他們想看到,所以只挑4項作品放,來舉證學校guideline裏的訴求,後來準備其他學校作品集也是比照這三大項指標去製作,效果都還滿意。

推薦信比照美國大學方式 ( 歐洲大部分都是要紙本郵寄 ),提供推薦人的信箱,學校會寄信給推薦人,最後再將內容回傳到後台,自己一封是大學導師,一封是工作同事。建議能越早找到推薦人就儘早,尤其畢業後教授較難聯絡上或學校事務繁忙。內容的話例如當時是請大學四年的導師撰寫,雖然教授背景是財務領域,但因為與教授常保持聯繫也曾合作過些許專案,教授在撰寫時緊扣學業表現態度及課外活動成效,所以在推薦信裡也加分許多!

為何歐洲?

選擇學校是我自己認為最大的困難點,可能加上自己有選擇障礙症,我的邏輯是:

申請國外的學校,我傾向於從裡面系所教授是否與自己的想法理念相同,可以查詢自己偏好的學校系所教授所發表過的文章,以簡單瞭解或推估此系所的風格與教授的研究領域是否跟自己合味。加上未來是在一個與自己熟悉文化全然迥異的國家生活與學習,我也會將國家文化層面的喜好和地理位置考慮進去。並且善用 Twitter ,歐美國家愛好此軟體的程度跟我們愛用臉書一樣,所以經常能從這蒐集即時資訊。例如當時很想知道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的服務設計上課方式是如何進行,學校的書面資料寫得非常仔細不過卻很難想像具體畫面,於是碰巧在Twitter上看到正在當地念書的同學貼出一張實境照片。

有申請的學校:
UK – Royal College of Art – (MA)Service Design – 有面試 – (Accept)
UK – The Glasgow School of Art – (MDes) Design Innovation & Service Design – 有面試 – (Accept)
UK – Northumbria University – (MA) Service Design – (Accept)
UK – Kingston University – (MSc)User Experience Design – (Accept)
Denmark – Aalborg University – (Msc) Service Systems Design – (Accept)
Italy – Politecnico di Milano – (Msc) Product Service System Design – (Accept)

原先還預計丟芬蘭的Aalto與德國的KISD,但來不及趕上死線,所以有意申請芬蘭或德國學校的要注意截止日期。

怎麼沒有美國?

偏好歐洲的原因是先前在找資料跟閱讀文獻時,服務設計起緣於歐洲義大利,而英國在社會設計以及服務設計推廣也很積極,後來歐洲還有了Service Design Network串聯整個服務設計網絡,未來想到其他歐洲國家交流也方便些,因此申請的學校都以歐洲為主,而美國的學習環境當然也很棒,10月即有一場Service Design全球研討會將在紐約舉辦。因為擔心準備不周全怕全部落空,所以美國學校就比較少琢磨,以及先前待過美國數月,這次想嘗試從沒到過的歐洲大陸,不過例如位於紐約的Parson (這次QS排名是全球第二喔!)- (MFA)Transdisciplinary Design 在服務設計領域都是很棒的學校,資源也相當豐厚,有興趣的人可以多注意。

精采的 RCA 面試過程

火狐截圖_2015-07-23T09-03-24.240Z

被通知面試時是今年過年前,2月13日,而面試日是2月25日,並且被告知要準備三項題目
(往年得飛去倫敦現場面試,今年是用視訊方式)

面試前:

尋找教授在公開場合的演講,熟悉英國腔口音,還有他講話邏輯跟研究的領域,熟讀自己的SOP。

工具:筆記型電腦、螢幕、智慧型手機

使用方式:以筆記型電腦外接螢幕,可以讓自己偷看稿的同時也呈現作品給教授看。
以手機前後鏡頭視訊切換,讓教授可以與自己對話也看到作品(放在人與螢幕中間)。

三項題目分別為:

(1)來談談你最近覺得每天很困擾的設計或服務,如果是你你會想怎麼改變它

(2)5mins presentation : 從RCA合作公司裡的設計專案,用視覺化方式說明想如何進行改變

(3)來談談兩年後的畢展想用什麼樣的方式呈現,可以用畫的或任何方式

面試過程:

面試一開始氣氛超嗨,教授破題就問了背景,覺得我很奇怪幹嘛來這,當然這一題是我準備最熟練的必考題,算是跨領域申請者一定要拿分的點啊!後來就延續金融的話題,要我舉例金融業有沒有服務設計的例子,還問我們科系都學些什麼,因為教授本身同時是帝國大學商學院畢業的工業設計人,也待過IBM 所以聊的過程中相當有共鳴。接著提到台灣,要我提出覺得自己的家鄉有什麼發揮服務設計的切入點,這一題有點出乎意料,教授說RCA很注重學生畢業後是否能帶著學校培養的一切專長回饋自己家鄉的心,建議大家要多想想台灣多體驗這片土地喔!

接著進到上面的三項指定題回答,這三題教授以聽居多。接著舉作品集裡面最喜歡的項目,以及之後想在RCA做的方向。接著角色互換(問對問題很重要喔!挖一個好洞給教授跳)我問了一個之前在公司裡發生的實務案例,如果是教授他會如何解決,跟我預期一樣,點到了教授的專長,他開始從先前在職場處理過的客戶案例聊起。又繼續問教授歐洲跟美洲在服務設計上的差異,想聽聽歐洲如何看待美國服務設計產業,以及對服務設計在全球面臨的可行性質疑。這一段教授也是口沫橫飛,但這中間我當然也沒閒著!我除了眼神交會及保持微笑加上適時的回應以外,也拿著筆記本寫下教授提及的重點,還有可以再繼續討論的問題,降低緊張感也比較清楚接下來可以如何繼續炒熱場子,面試時間持續約50分鐘。

(番外篇:因為先前曾參與過台北服務設計實驗廚房的活動,當時主辦單位印製精美的大別針讓我們當紀念品,當時也沒想太多,就挑了一個認同的標語帶回家,後來一直帶在身邊,結果在面試那天下午,我發現那別針照片上的人就是教授本人,那句標語就是他說的!!所以在面試結束前,跟教授分享了這個小故事順道秀別針給他看,在歡愉的氣氛下結束面試)

因此建議走出戶外,多參與交流但也不需要盲目地佔滿所有時間,參加幾次後,判斷哪些活動內容本質是符合自己的,才能將時間花在刀口上。但是該看的書和自己該做的研究還是不會少的喔!

最重要的小細節

現在回顧過去,從大學開始的準備工作起,以下這些要素應該是最重要的:

(1)好奇心:不斷保持對所有事物好奇,享受觀察細節的樂趣,會發現好多學問在身邊等著我們學習。

(2)樂觀:樂觀真的是失敗時的最大靠山!沒有過不去的路,只有過不去的心情。

(3)Drinking :不是鼓勵大家喝酒喔,自己常在小酌後思緒特別清楚,所以推薦大家去尋找讓自己能夠思緒清楚的方式。當思緒清楚時,有時候糾結很久的問題就能在一層一層思緒抽絲剝繭後慢慢解開。

RCA-10-13-1354RCA-Printmaking-hall-

後記

直到現在還是無法忘記二月十三日凌晨(預定放榜時間)不斷按著瀏覽器的更新按鍵,直到那封面試通知信真的出現在螢幕上時,整個人發抖到完全睡不著覺的感覺。

第一次被自己喜愛的學校正式肯定,但也同時代表著另一段新挑戰的開始,當然期許自己能如RCA對所有學子們的期許,在未來帶著學習到的知識與專業,經由世界讓家鄉變得更美好。

非常期待接下來的倫敦生活,自從來了EVERYDAY OBJECT 實習之後,我手上倫敦的必訪清單瞬間暴漲許多,我也會繼續保持強大的好奇心與強韌的生命力好好替大家探索這片集時尚與設計元素於一身的魅力城市!

祝福大家在未來找到嚮往又熱情的領域,一起不斷進步學習。

 

部分照片來源

您可能也會喜歡: